首页 > 临沂频道 > 观沂 > 正文

观沂 | 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于学艳:扩厂房 改技术 瞄准中国广交会

2021-09-03 10:4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编者按:三年前,沂蒙大地脱贫攻坚的战地上涌现出一批先进的沂蒙女性,她们被亲切地称为新时代“沂蒙扶贫六姐妹”。 

  三年来,她们同一众扶贫干部和沂蒙儿女一起,拔穷根、摘穷帽,用心血书写了八百里沂蒙脱贫攻坚的壮丽史诗。 

  三年后,新时期“沂蒙扶贫六姐妹”继续勇立潮头、担当作为,用沂蒙女性特有的精神奋战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 

  鲁网9月3日讯 (记者 林金凤) 沂蒙扶贫六姐妹之一的于学艳,是临沂丰乐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创始人,生产的西瓜网兜远销日本韩国,每年订单量能带动周边3000余剩余劳动力就业,每年产值可达500余万元,人称“网兜三娘”的她凭借滚着石头上山的劲头为贫困户撞开了一扇脱贫致富之门。 

  “我要让这里富起来” 

  与贫困抗争的那几年,于学艳结识了很多像她一样没有工作的基层妇女,“她们中有的家庭同样很贫困,因为我经历过领救济粮的日子,但救济粮解得了一时却解不了一世之困。”彼时,“让贫困者富起来,帮助他们闯下想要的生活。”这一想法涌入于学艳的脑海中。

 

  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于学艳从朋友口中得知可降解的西瓜网兜在国外有巨大的市场缺口,经过6年探究、积累,于学艳于2008年注册了临沂丰乐塑料有限公司,为了获取国际市场的订单,当时因产业规模小而不具备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资格的于学艳,利用朋友的柳编展销位,获得了一份来自韩国的400万的大额订单,“可我没有启动金,当时只能西拼东凑,采用让利获取更多定金的方式,成功凑到110万元。”有了启动金的于学艳开始挨家挨户动员,发动周边妇女、留守老人居家编织西瓜网兜。 

  为提高生产安全性,于学艳向镇政府申请了产业园扩建厂房用地,此申请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即刻为于学艳划分了十几亩产业用地。 

  2011年,于学艳的新仓库建设开工,一年后,新仓库开始投入使用,网兜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于学艳按照贫困户名单到其家中动员,带动了周边乡镇及日照、江苏等地的3000余人居家灵活就业。

  然而,正如于学艳所说,“创业容易,守业难。”2020年,一场疫情让原本步入正轨的扶贫产业再起波澜。“虽然厂子小,但疫情对我们做外贸产业的人来说是极不友好的,况且,我手底下还有那么多工人等着‘吃饭’,如果网兜无法出口,那对我及这些工人们来说可谓毁灭性的打击。”幸运的是,正当于学艳一筹莫展之时,国家给予了政策扶持,在济南的展销会上,于学艳的西瓜网兜成功进入国内一万多家大型超市,“疫情让我处于风雨飘摇中,但政府给了我敢生产、敢走下去的勇气,这也让脱贫之人不在因为疫情返贫,巩固住了脱贫成果。” 

  “我要让企业强起来,帮助更多人‘’起来” 

  “那是我就在想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只有企业强大了,才有能力帮助更多人就业。”于学艳说道。 

  为了抵御市场风险,除了市场的拓展,于学艳还建起了草莓大棚,她的种植基地优先考虑聘用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每年为贫困户带来10000余元收入。 

  近年来,于学艳一直致力于残疾人群就业。“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残疾人群步入社会找工作时,大多因自身身体原因被拒之门外,一些甚至部分残疾人群产生自卑心理,自怨自艾。”为让残疾人有一技之长,提高残疾人群生活质量,于学艳将网兜编织材料送进残疾人群家中,并手把手教学。

  家住团林镇的王兆(化名)就是一位从自卑到自信,从家徒四壁到家具样样齐全的典型。原来,王兆患有先天性佝偻疾病,因驼背严重,打农药时,他只能把沉重的药箱挂在胸前,而且因自卑心理,干完活就待在家中,几乎不出门。加入网兜编织队伍后,不仅提升了王兆的生活质量还改变了王兆的精神状态。“现在他逢人就笑,甚至还鼓励身边的人同他一起编织网兜,他的家也成了一个代理加工点。”于学艳说道。 

  除了在就业上帮扶,于学艳也积极参加镇里组织的百姓宣讲团,把自己的经历及体会悉数讲与更多的人。“在鼓舞他人的过程中也鼓励了自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乡亲们的跟随,才激励着我不断前进。其实,脱贫就像滚着石头上山,若是不往前走不仅石头滚不上去,还可能会‘粉身碎骨’。” 

  于学艳在创业表现出的不为困难折腰,不向现实低头的韧劲,在脱贫工作中展现的先富带后富,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担当或许就是对新时代沂蒙六姐妹称号的全新阐释,因规模小而被限制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门外的于学艳有了新的目标——扩建厂房,改进技术,能够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拥有自己的展位,进一步打开市场。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