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沂频道 > 观沂 > 正文

临沂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房彬:笔墨绘聚书法情缘 碑帖传承沂蒙文化

2021-07-08 10:00: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8日讯(记者 孙丽丽)一张书桌,一方砚台,一排毫素,空气中墨香浮动,房间内书法佳作随处可见。这间远离喧嚣、暗藏玄机的房间,正是临沂大学美术学院房彬教授的工作室。

  “书法,是一门需要沉下心去修习的艺术。”说起自己设在家中负一层的这间书法工作室,房彬表示,“能够远离喧嚣,让环境沉静下来,心也就随着慢慢沉浸了。这对于书法创作而言,难得可贵。”
  缘起·年味孕育出的书法情缘
  对于现在的房彬而言,书法早已是融入生活、不可剥离的一部分。当被问到是何时与书法结缘这个问题时,房彬告诉记者,“就像小时候的蓝天白云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一生铭记,和书法的缘分也要追溯至那个精神文明淳朴简单的童年。”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年”总是最让孩子充满期盼的,但对于小时候的房彬而言,除了过年时的新衣糖果,更有让他兴致盎然的所在。
  “一到腊月二十左右,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已经沉浸在年的气氛里了。我爷爷作为当时村里最有文化的私塾先生,写得一手好字,所以经常有村里人请他帮忙写春联。父亲毕业于临沂师范,受家学影响,对颜体情有独钟,久而久之,过年时找我爷爷、父亲帮写春联就成了一个大家约定俗成的习惯。”
  每当这时,年纪尚小的房彬总会踮起脚,扒在桌沿,兴致满满地看着爷爷、父亲拿着一根长长的、比直的被称之为毛笔的东西,在一张张红纸上写下乡邻们对新年的期待。那时的房彬虽是不懂顿笔、挫锋、运笔这些专业的书法知识,但爷爷握笔挥毫时的气势,那些在纸上的笔走龙蛇、妙笔生花,以及乡邻们从爷爷手中接过春联时的笑逐颜开、赞不绝口……一切的一切,都在小小的房彬心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忆里,这是我和书法最早的相遇。”房彬如是说。
  耳濡目染下,这些有关于年味的、亲人的、故乡的书法情缘,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房彬的书法风格。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敦厚退让,积善余庆。”无论是唐太宗都为之赞颂的书法造诣,还是令子孙后代学习共勉、代代相传的家风,魏晋文人王羲之的淳朴之风一直都是房彬的心之所向,“‘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这是能让我在书法中达到舒适的状态。”
  缘深·笔墨勾勒出书法人生
  从小与书法结伴而行的经历,让进入大学后的房彬有意朝着更宽广的书法世界前进。在大学期间得以接触更多书法大家的房彬,如饥似渴的汲取着书法专业知识与技巧。2006年2月,从沈阳师范大学毕业不到一年,房彬就主持了《临沂书法文化与临沂市场研究》的立项工作。
  2009年9月,怀揣着对书法的求索之心,房彬进入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访学之旅。期间与书法文化相关的科研论文《中国书法的“雅”“俗”问题谈》《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分别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和《吉林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这期间的访学经历让房彬的书法造诣愈发精深。
  “学校的书法学最初设立的时候是美术学的一个下属方向,即美术学书法方向。一直到2017年后才成为独立开设的书法专业”,谈及学校的书法课程从选修到独立专业的发展,房彬表示,自己既是见证者亦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
  在任教过程中,房彬主持了临沂大学书法专业的3项教学改革项目,先后获得临沂大学优秀教学奖、教学成果一等奖、临沂大学教学改革贡献奖等奖项。
  其中,房彬于2014年9月主持开设的临沂大学首批在线课程《笔墨时空——解读中国书法文化基因》,在2017年12月被评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10月获评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这亦是临沂大学建校至今获得的第一门国家级课程。
  “从理论到技法再到欣赏,《笔墨时空——解读中国书法文化基因》包含了大小共计九个篇章的内容”,说起自己开设的这门在线课程房彬表示,“课程尽可能细致、全面的涵盖了各方面的书法知识,由浅入深,哪怕是没有书法基础的人,也能学有所获”。
  现如今,已有全国100多所学校、10多万的大学生及书法爱好者完成此门课程的选修,并取得学分。
  渊源·沂蒙书法文化的延续发展
  一直以来,临沂都是众所周知的书法圣地。
  “古时,临沂这片土地上曾先后诞生鲁齐越三个国家;至近现代,临沂莒南又被选为山东省政府建立地。文化的交融、人才的汇集,在源远流长的历史熏陶之下,涌现出了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萧诚等书法名家。可以说,临沂鲜明的地域特色让这里成为了孕育书法家的沃土”。历史上,临沂一带书法大家、文人墨客辈出的奇观,在房彬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书法家看来,“自有其历史渊源所在。”
  而以临沂书法文化作为重要构成的沂蒙书法文化,自然成为了房彬一直投身研究的重要领域、2018年11月,房彬出版专著《沂蒙书法文化研究》。“考虑到要是以历史为线索写沂蒙书法史,受到历史不间断、延续性等特点的影响,部分书法名家与沂蒙热土的渊源将被忽略、难以详实”。为此,房彬以独特的地域分布为引,从沂蒙地区书法文化的兴衰成败到此地积聚的书法文化资源,再到涌现的书法博士人才等,将沂蒙热土的书法文化渊源尽情呈现。
  在研究、梳理沂蒙书法文化古今脉络的过程中,房彬同样发现了沂蒙书法文化在发展中突显出的问题。“当今书法界存在着很多的技法派,过度追求炫技过程,但往往都是华而不实,重视微观、忽视了本质。”对此,房彬表示这就需要书法文化从业者能够沉心静气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学术修养。
  事实上,不断充盈亦是房彬一直以来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在前期的书法创作中,我一直致力于临帖,但贴表达的风格通常是委婉、缠绵的,它更适合用于抒发个人情感等小场景。”谈及自己在传承书法文化上的下一步行动,房彬表示“碑帖融合”将是自己的切入点,“‘碑’主大气、庄重、磅礴之风,适合对大场景、大纪实进行展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需要运用这样的书法风格对各类频发的大事件进行见证、呈现。”
  “将帖写实,再在其中加入碑元素,让帖加入碑,碑融合帖,在互补中丰富充实书法文化的内涵和表达方式。这既是传承书法文化的途径,亦是当今社会的现实需要。”对于探究碑帖融合的价值,房彬如是说道。
责任编辑:王军
新闻关键词:书法文化课程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