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钱里的“扶贫经”——访太平街道小张寨村党支部书记、花卉合作社理事长张景真

2016-05-06 15:3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临沂5月6日讯(记者 安娜 通讯员 邵黎明 王金贵)太平街道小张寨村,昔日交通不便、村庄偏远,村里既无资源、又无区位优势,村集体可谓一穷二白。2011年3月,村党支部书记张景真上任后,带领村民建起景真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起早贪黑带领村民闯市场、谋发展,去年全村年销售鲜花3500多万支,实现利润700余万元,社员人均年收入超过20000元,一跃成为富裕村。

  数年来,张景真带领大伙借助发展花卉产业,趟富路、共脱贫、奔小康,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近期召开的全区党建座谈会上,张景真就“发展合作经济、实现强村富民”为话题作交流发言,被区主要领导高度概括为“一分钱里的扶贫经”。

  趟富路 村里建起合作社

  走进小张寨村,颇有世外桃源的感觉。这里绿树成荫,大棚连片,房舍周围鸡啼狗吠,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空气中处处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完全脱离了现代城市的喧嚣。

  村民们以花为业,男女在花棚中劳作。由于技术、管理、销售都有合作社张罗,收入稳定,人们的笑容都挂在脸上。在一个花棚前,记者找到“当家人”,一副憨态可鞠模样的村支部书记兼合作社理事长张景真。说起村情,张景真如数家珍,全村共有170户,618口人,党员32名,耕地420亩。“除去做生意的、开厂子的,全村基本上都种花,”张景真笑着说,小张寨成了真正的鲜切花专业村。

  但在当初,可是历经波折。“关键是心里没底啊!”张景真说,刚当选村支书时,那是“发展乏力、心急如焚”。项目落不了地,村民无所事事,看着周围村一个个发展起来,支部一班人凑在一起,除了“摘穷帽”就没有别的话题。小张寨一带的村名多带“寨”字,老百姓常讲“一溜十八寨,寨寨出妖怪”,当时人心涣散,说什么怪话的都有。在这种态势下,党支部一班人认真分析、琢磨,感觉村里也有优势:党员群众发展的愿望迫切,村里土质很好,灌溉设施保护的也不孬,村民干起庄稼活还是一把好手。只要支部一班人下定决心,领着大伙干、带着大伙做,在发展农业上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经过细致考察,他们选准了鲜切花种植。支部发起、党员带动,引领群众创办合作社。经过几番动员,领着大家实地参观,张景真和其他支部成员率先行动,开始着手进料建棚。村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党员张大爷,70多岁了,看到大家仍在犹豫,就挨门挨户给做工作:你们就跟着景真试试吧,现在建棚的料都拉来了,要真不看准他能这样?就这样3天下来,有17户村民在流转协议上签字摁了手印,一共流转了土地60亩。2011年4月16日,河东景真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启示一:村庄底子薄、没有资源交通等优势不可怕,只要有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决心和诚心,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就不愁找不到发展的好路子。

  齐脱贫 一分钱里寻真谛

  万事开头难。对于建大棚,村民们顾虑重重:投资不是个小数,多长时间能回本啊。销路能行么?种粮食卖不了可以自己吃,可鲜切花这玩意,不好吃不好喝,砸手里老百姓可不干。还有人质疑,村干部刚当上官头脑发热,干半天试试不行撂挑子怎么办?对此,张景真的回答是,用事实来说话。

  花卉大棚建起来。9月,生产出的第一批鲜花发往北京,市场行情8元一把。10月,就全部收回了建棚成本,到年底,每个大棚比普通农户多收入10000元,在当时抵6亩水稻的收入。“效益是最好的宣传”,立马有32户村民主动找上门来,申请加入了合作社。至目前,本村成功流转土地300亩,占到了全村耕地总量的71.4%,真正实现了集约规模化经营。“别看一枝花就值2毛钱,全村一年增收700多万,你说老百姓有没有积极性?”张景真笑问。

  花卉产业成气候,如何促进和谐发展?合作社召开社员大会商定:每销售一支鲜花村集体提成1分钱,专项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因为销量大,当年村集体“进帐”15万元,之后呈逐年递增之势。通过服务性收费,村集体先后投资50多万元,硬化村内街道和种植基地路网,投资10万元为村民打了一眼深水井,改善了生产条件和村容村貌;每年为70岁以上老人购买银龄安康保险,为孤寡残疾发放补助。村民李同花因患脑血栓,卧床不起,合作社就主动流转了她家土地,帮助建大棚并免费提供保温被、卷帘机和花苗等,使其年收入可达六七万元,保证了治疗和生活。村里还十分关心老弱残疾,去年春节走访,70岁的残疾村民王左兴手捧1000元慰问金,感激地流下了热泪。采访中了解到,借助“每枝鲜花一分钱”,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工作运转有了可靠保障,截至去年小张寨已完全“消灭”贫困户,全村实现整体脱贫。 启示二:强村富民的好路子是闯出来的、更是干出来的,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咬紧牙关不松劲,路子才能越走越宽,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奔小康 党建引领促发展

  “以花兴村,以花富民”。村党员干部一心扑在花卉事业上,有管建棚的,有管技术的,有管销售的。由于实行设岗定责,在村里抬眼可见“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棚”,合作社17名党员技术骨干全部与社员结成了对子,争着为村民搞好服务,全村先后评选出7个“党员示范岗”、14个“党员示范棚”。富裕起来的小张寨村民,深深折服于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2014年村“两委”换届中,3名村干部再次当选,且村民们全部投了支持票,没有一张反对票。

  村民的信任,靠得是党支部的奉献精神。村主任张春庆记得清楚,2012年7月11日,一场暴雨袭来,他们忙着帮社员排水防涝,结果支部3人自家的6个棚全淹了,虽说竭力保住了花苗,依然每家损失1万多元。对此,他们没有丝毫后悔。2014年,受市场供求等因素影响,鲜切花价格不景气,当时有的社员沉不住气了,支部一班人忙前忙后跑市场、稳军心,之后鲜切花价格一路看涨,社员收入也越来越多,随便遇个花棚,“村民一提溜,就值千把块”,大伙都高兴地眉开眼笑。

  让每一户村民都安居乐业,让大伙能过上好日子,是张景真心目中最纯朴最简单的信条。“我们主要面向打工不要的、出大力出不了的,解决这部分人脱贫问题,”张景真坦诚地说,“什么是国泰民安?老百姓的日子过安稳了,国家就更富强!”说这话时,热辣辣的太阳底下,把张景真的脸庞映得透红。

  启示三:发展农村经济既不能像“小脚老太太”,裹足不前,小成即满,也不能像“毛头小伙子”,毛毛躁躁,盲目蛮干,要积极稳妥,一步一个脚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实效。

  欢迎爆料,新闻热线0539-8292110,邮箱linyinews77@163.com或登录鲁网官方微博(@临沂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王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