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你看人家某某”的思索之临沂第八中学教师吕凤霞心得感悟

2020-08-21 14:3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作者:临沂第八中学教师吕凤霞

     “你看人家某某”中的“人家”,往往是指比你各方面都优秀一些的人。有幸的是,我从小到大都是这句话中的“人家”,那就是说,我是在他人的夸奖声中长大的。小时候,邻居奶奶夸我能学习;在学校里上小学、中学时,老师常常把我当做其他同学的学习榜样,鼓励其他同学好好学习,其情其景记忆尤新。这样,我无论干什么往往都带着一股自信心,不畏难。不幸的是,我家里也有一个“你”——我的弟弟。我的弟弟上中学时,老师批评他学习不如我(恰巧教我的老师又教了弟弟),弟弟竟然从此一蹶不振,以学习为敌。当然,后来他也后悔了。无独有偶,我的丈夫从小到大,在家里倍受宠爱,是一个被父母给予很大希冀的人。他的母亲常用优秀的孩子打比方教育他。婆婆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看人家某某……”这句话可以理解成“你不如某某……”家长本希望孩子以别人为榜样好好上进的,但长此以往,孩子却总是有一种无力感,进而形成了一种缺乏自信心的人格特征。被表扬长大的我,如今虽然只是一名平凡的中学教师,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大小事情,都能镇静地去想办法解决,行动里充满了自信。弟弟做事却常常有依赖心,缺乏一个男子汉应有的阳刚之气。家庭中的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索: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是否会影响一个人的处事方式?常说:“你看人家某某……”是否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为此,我与丈夫开展了一场关于“你看人家某某”的讨论。

  一、问题
  我让丈夫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以下两个问题:
  1.当你做事遇到困难时,你周围的人特别是你最亲近的人——父母,对你的态度是怎样的?
  2. 当你周围的人,特别是你最亲近的人——子女或配偶,做事遇到困难时,你对他们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我认为,这两个问题往往能反应亲子关系是否融洽,也能看出一个人能否在社会上与他人和谐相处,甚至一个人是不是自信,做事是否有底气、有内在的驱动力,生活得有没有幸福感,家庭成员之间是否能互帮互助等等。这些现象都与这个人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更大。
  二、丈夫的答案
  丈夫经过认真思索,回答了我提出的两个问题,他的答案如下:
  1.父母对我的态度是,担心、又希望做得好,基本没有鼓励和指导,望子成龙心切,对我缺乏信心,想帮助我又无能为力。
  2. 我最亲近的人做事或遇到困难时,我的态度是,希望他们好,做得最好,但又不报太大希望,又害怕他失败,因为很多人都比他更优秀,我很想帮他又无从下手,感到无能为力。
  三、我的思索
  从丈夫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基本上是按照他父母对他的态度去对待他亲近的人。这就是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因为父母对你缺乏信心,一直在暗示你不如别人优秀,所以你也缺乏自信。同时,你对自己的亲人也缺乏信心和鼓励。
  禅宗六祖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他在《坛经》中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意思是你的本身什么都有。 《孟子·离娄上》中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含义是,若是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所以,人最难得的是发自内心的自信,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激发自己内在的驱动力,这个内在的驱动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就是要多给他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他的自信心和内在的长久的动力。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究、尝试、经历和努力的过程。不要埋怨孩子因为尝试而犯错误,这是一个逐步自我觉醒的过程。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只要他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就行了。人比人,气死人。特别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那是傻子思维,自找烦恼。孩子只要一直努力,过程走好了,结果就不会差。过程走好了,结果不论怎样,都能坦然接受。把眼光放在过程上,而不是盯在结果上。得失心太重,必然影响过程。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也都有短处。老师在对学生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如果能注意说话的方式,以鼓励的语气说:“如果你能……(改正了什么缺点)你就会……(具备了什么优点)”给学生指出缺点的同时,也指明改正后的目标,使学生能跃跃欲试地追求进步,激发起他的上进心和竞争心,去除孩子的挫败感和无力感,让学生有短处去正视它并加以改正,再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在他内心里内化成一个肯定、包容和帮助的声音,使他积极主动地去努力,我想,这一定会有利于孩子形成一种信心满满的人格特征,有利于孩子朝气蓬勃地成长。
  多鼓励、多包容,积极尝试、用心体验,应该成为一个家庭的良好氛围。老师用这样的方法去教育学生,也有利于学生的人格朝着自信的良性方向发展。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或者老师在与学生谈话时,试一试,把“你看人家某某”说成“如果你能……你就会……”,看看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吧!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