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沂频道 > 卫健 > 正文

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起搏电生理病区顺利完成鲁南地区手里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2020-07-15 16:5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7月15日讯 近日,临沂市人民医院成功完成了鲁南地区首例Micra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该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临沂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诊治水平迈入国际领先水平。患者是一名91岁的老人,10年前曾行单腔起搏器植入术,入院前的3个月患者出现乏力,偶有头晕不适,程控起搏器时发现电池耗竭,拟“更换心脏起搏器”收入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病区。以主任李新华为首的临沂市人民医院起搏电生理团队考虑患者实际年龄高,身体素质差,囊袋感染风险较高,认为无导线起搏器对于患者是最佳的选择。与传统的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创伤小,无需切开皮肤,无需制作囊袋,无需沿血管放置电极导线,大大降低了传统起搏器并发症的发生率。经与患者家属商讨后选择了美敦力公司研发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该起搏器无需植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脉冲发生器,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


  手术在局麻下进行,通过穿刺患者右侧股静脉,将起搏器通过导管送至右心房,调节导管跨过三尖瓣,将无导线起搏器固定于右心室中位间隔处,并造影显示起搏器位置合适,且各项参数达标。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约50分钟,患者术后反应良好。
  目前,我国平均每年约2.5万患者需要植入单腔起搏器,无自1932年第一台体外起搏器植入至今,起搏器历经了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庞大的体外仪器,逐步变成小巧的体内植入装置,从单腔起搏器到双腔起搏器,从非生理性到生理性起搏,从治疗心动过缓到抗心动过速、心力衰竭的同步化治疗,起搏器的不断完善与优化,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一伟大的技术已使逾2百万人受益。但传统起搏器存在着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起搏器导线的磨损、断裂;起搏器囊袋的破溃和感染;皮肤局部隆起和疤痕影响美观和心理健康等。这都激励着科学家们不断努力,探索创新,终于引来了心脏起搏器领域的新飞跃,无导线起搏器的诞生。所谓的无导线起搏器,就是将起搏导线和脉冲发生器两者合二为一,且体积很小,仅有0.8毫升,重量约2克,以至于可以直接植入到心脏内。导线起搏器的整个手术过程时间短,植入成功率高,避免了囊袋感染、电极脱位,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更好。微创手术方式也避免了传统起搏器手术植入给患者带来的起搏器导线磨损、断裂,起搏器囊袋的感染,为高龄、出血高风险的患者带来了福音。该项新技术的开展得到了院领导大大力支持和帮助,衡雪源书记和魏延津副院长也亲自到场指挥。(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