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在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培训会上作典型发言

2021-12-14 15:4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14日讯 12月8日至10日,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经验交流活动在日照市举办。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以“激发非遗活力 助力乡村振兴”为题作了典型发言。

  近年来,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和山东省传统工艺振兴工程的有关要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依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深挖非遗项目潜力,精心筹划、精心实施、精准发力,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一系列成效。

  科学谋划,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深入挖掘非遗资源。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承人的普查、展示,推动传统工艺传承普及,争取有更多项目和人才列入上级扶持和推广。目前,临沂市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省级65项,市级326项。为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在全市开展了乡村文化振兴“十个双百”的评选活动,从“乡风民俗、历史遗存、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十个方面,评选了一千类具有临沂印记的文化元素,并编印成册进行广泛宣传,对入选的“十个双百”名录项目在政策上予以重点扶持。沂州古城、郯城古城、兰陵沂蒙老街等凭借评选的项目已发展成为民俗产业、乡愁产业、小吃产业等旅游名片地。丰富了乡村文化旅游业态,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加强非遗产品研发。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选送300余名非遗传承人到高校学习深造。坚持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加快文创产品的研发,连续举办五届文创大赛,以非遗项目为创意来源,充分结合制作工艺、流行趋势等相关元素,打造具有沂蒙特色的“非遗”创意产品。其中临沂京宝蓝工艺品有限公司创作的《红色沂蒙》搪瓷茶具套装、《鱼水情》景泰蓝工艺活性炭车挂件、《百年沂蒙》景泰蓝工艺骨瓷看盘等5件(套)作品入围全国红色旅游创意产品大赛。郯城县红花镇的中国结有10多个门类、600多个花色品种,中国结编织专业村40个,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辐射带动周边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产值达12亿元,产业份额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

  开展技术培训。以非遗手工艺加工为依托,开展技术传授和技艺培训,带动乡村开拓创业就业的新路子。在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聘请26名手工技艺精湛的非遗项目传承人、手工艺人为工艺导师,并将其所在的企业、制作室作为示范场所,命名为临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传承实训基地,统一挂牌,鼓励非遗传承人、手工艺师带徒传艺。如费县手绣实训基地,采用培训+传承、固定+灵活的模式,实行培训到家、送货上门、工资日结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脱贫。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通过学习,学生们充分了解了非遗项目的历史、内涵、价值与精髓,观摩并亲身学习、体验非遗项目制作过程。每年举办传承人业务培训班,使其增长学识、拓宽眼界、提高技艺。临沂职业学院作为省级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基地,建设了剪纸、木旋玩具、面塑等11个非遗大师工作室,同时学院设立了乡村振兴学院,每年定期开展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和创新创业实践,累计招收学员4373名。

  创新模式,拓宽产品营销渠道

  提高非遗经济效益。坚持非遗保护、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协调共进。启动非遗购物节,开展非遗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活动,引导相关非遗企业积极加入拼多多、聚匠网、淘宝、临沂文旅云等平台。结合文旅惠民消费季,精选古墨、木梳、草编、桑皮纸等优秀非遗项目,以“网红直播+助农脱贫+电商服务”的形式,开展沂蒙特色非遗产品网络推介,通过网络平台推广销售优质非遗产品,引导网上消费、释放潜力,助力非遗企业打开销路。

  把非遗做成富民产业。推动“非遗+电商”平台建设,扩大本地特色民俗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文化产品与商家零距离,带动和辐射贫困群众增加收入,培育有一定规模、质量过硬、产品畅销的龙头非遗电商品牌。临沭县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商家)过2000家,电商从业人员达8000余人,涌现出了“金柳”“宜然家居”“欧拉”等一批优秀的柳编电商品牌。庙山镇乐泉村素有“中国二胡之乡”之称,建设了集“培训+就业+创业”三位一体的电商培训中心,帮助加工户和有技术有能力的贫困户开设网店,目前有乐器制作专业户120余家,从业人员1200余人,累计注册“乐泉”、“鲁杰”等商标21个,二胡产销量占全国的50%以上。2021年截止目前,全市非遗产品销售额达55.91亿元。

  以非遗推动文旅融合。结合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利用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引导发展乡村旅游,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采取“旅游+销售”的方式,在全市旅游景点设立手工艺品展厅、展馆或销售点,游客在购买非遗产品时也可体验产品制作,极大地提升了旅游体验。如沂南朱家林小镇、建成了“文创+旅游+生态”的模式。

  加大力度,开展非遗宣传推介

  媒体宣传。通过政府网站、电视台、报纸报刊、微信、微博等各类平台,开展线上线下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近年来,先后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人民网、山东电视台、新华网、中国文化报等多家媒体来临沂实地考察莒南木梳、临沭柳编、费县手绣、中国结、刘氏翻花、木旋玩具等优秀非遗项目,大力宣传报道临沂市在激发非遗传承活力、助力乡村发展振兴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专题宣传。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及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时间节点,组织非遗进企业、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景区、进集市、进商场,开展“非遗过大年”活动,扩大非遗影响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非遗的浓厚氛围。拍摄非遗系列专题片,对十余个有本地特色的非遗项目进行采访拍摄,通过现场记录、采访,宣传临沂市精美的非遗产品和非遗传承与保护成果。

  典型宣传。出台“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村居评选办法,评选公布了27个具有影响广泛、从业人员多、适于带动就业的传统工艺项目、传统工艺企业的村居为“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村居。开展“沂蒙乡村巧妹”手工艺技能大赛,推动临沂市妇女自主创业和居家灵活就业。评选十佳非遗手工艺传承实训基地、十佳非遗扶贫带头人,对围绕扶贫工作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勇于担当、取得显著业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