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沂频道 > 观沂 > 正文

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心”连心 打造温度科室

2022-01-24 10:3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24日讯 (记者 李宇歌 实习记者 万欣宇)1月1日早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化学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手机,微信里收到了来自患者马宁(化名)的祝福信。而这样的信息,他已经连续收到了十多年。

  十二年前,家住临沂市兰山区北道村的马宁,因心脏多次发生室颤紧急来院就诊。刘化学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带领团队进行抢救。半小时后,患者体征逐渐恢复正常。“如果没有您,可能我爱人真的没命了。”家属激动得涕泪横流,刘化学几度搀起欲下跪表达谢意的患者家属。而“手机24小时不关机,有事随时找他”的承诺,成为了马宁一家人一直的暖心热线。

  现如今,早已康复的马宁与刘化学成为了好友。“从患者变成朋友,我想,这是我行医生涯中另外的收获。”刘化学说。


  “对心内科而言 每天都是生死时速”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24小时不停歇地跳动、泵血。一旦“发动机”出现“故障”,它就带不动太多的血在身体里流动,这被称为心衰。据统计,我国成年人心衰患病率达0.9%,预计患者人数超过1000万人。约20%的心衰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约50%的心衰患者在诊断5年后死亡,生存率低于多种癌症。

  2021年12月,家住兰山区方城镇,现年79岁的张大爷,因急性心衰紧急送往医院就诊。“患者初到医院时,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刘化学记忆犹新。他当即联合团队,为患者进行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并建立静脉通路,除颤。经过一小时的紧急抢救,张大爷病情趋于平稳。“从手术室出来后,我们参与抢救的每个人后背都被大汗浸湿。双手因高强度运动,颤抖地连笔都握不住。”刘化学云淡风轻地说道。

  在心血管行业,有一句话叫“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因此,心内科的我们必须像个战士,与死神争夺,殚精竭虑。”刘化学说。

  黄金120分 急性心梗死患者转为安

  “刘大夫,请您快过来下,这位患者状况可能不大好。”

  2021年4月的一天,正在门诊室坐诊的刘化学被同事的一通电话惊起。


  通过询问患者家属得知,家住兰山区的患者刘明(化名)参加喜宴饮酒后突发急性心梗死,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患者全身湿冷,双肺干湿性罗音(系气流通过有稀薄分泌物的支气管时引起液体震动或水泡破裂而产生),处于心源性休克状态,濒临死亡的边缘。”若患者在短时间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将会对其健康造成明显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刘化学立即紧急召集科室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抢救,并通知导管室准备急诊手术,带领心内科团队立即给患者装上主动脉球囊反搏,并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保护下为病患者施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及时开通了闭塞的冠状动脉,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在刘化学眼中,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过程中,除了医生医术,患者和家人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也尤为重要。他呼吁,“社会上要增加对急性心肌梗塞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

  “心”连心  打造温度科室

  “每天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刘化学坦言,带领科室发展,以身作则是首要要求。由于心内科疾病发病急,病情凶,科室一直流传着从死神手中抢人的说法,刘化学几乎全年无休,与团队随时“待命”。也正是这种敬业,使得科室迅速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刘化学深知,科室整体水平离不开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为此在他的倡议下,与北京上海等心内科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定期组织科室大夫参与各项学术论坛和研学活动。

  “在我看来,人才是科室发展的原动力。只有不断打磨技术,精益医术,才能为患者带来更优质医疗服务,这既是我们的使命,又是我们的责任。”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心内科有临床医师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医师2人,开放床位从最初的7张到如今40余张,可开展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瓣膜病的诊断及治疗,近期开展冠脉造影,支架植入,起搏器植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等治疗。年问诊率超万例,为千余名心内疾病困扰的患者送上治愈福音。

  与此同时,科室导管室正在积极筹备建立,预计建筑面积,配备有C型臂、造影导管穿刺系统,以及铅衣、铅板等防辐射装备,能够全方位为患者提供先进、优质的医疗服务。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