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莒南撤县设区的历史渊源,板泉镇、欢疃沟等地过去就属兰山县

2021-02-04 14:18: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2月4日讯 近来,“推进莒南撤县设区”的消息成为临沂市的热门话题。 

  莒南县与河东区只有一河之隔(沭河),又是临沂市距离海岸线最近的县,有这样的区位优势,“撤县设区”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实际上,莒南撤县设区不仅有现代的区位发展因素,在历史渊源方面也并不突兀。因为,现在莒南县的辖区不仅包括原来莒县的区域,还有一部分属于老兰山县(临沂县)的范围,本来就与现在的兰山、河东为一体。

  莒南县这些曾属于兰山县的区域主要包括板泉镇、十字路街道的欢疃沟白龙汪一带、岭泉镇的大圣堂柴沟一带,以及石莲子镇的早丰河等片区。近现代的史志资料中,对此多有提及。 

  比如,在《临沂市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清末,沂州府兰山县辖15个区、110保、12屯。其中,南河村区辖9保: 洪瑞保、城子河保、于家庄保、郑旺庄保、大圣堂保、白毛保、朱崔保、南河村保、柳庄保。板泉崖区辖6保:刘家庄保、欢疃沟保、 板泉崖保、武阳保、北石河保、南石河保。 

  以上这些地名当中,板泉崖、大圣堂、欢疃沟等现在都位于莒南县境内。莒南县城十字路虽然当时是莒县的地界,但距离欢疃沟和白龙汪近在咫尺,与兰山县之间的互动想必也会比较频繁。

(沭河) 

  进入民国之后,沂州府裁撤,兰山县改名为临沂县,而上述区域仍属临沂县管辖。 

  在1916年前后修撰的《临沂县志》当中,绘有一副临沂县总图,在这张总图当中,板泉崖、白龙汪、欢疃沟、大圣堂这些位于沭河以东的村镇,都明确标注在临沂县的范围内。 

  过去的临沂县(兰山县)面积很大,不仅包括现在临沂市辖区的大部分区域,还包括兰陵、临沭、莒南的一部分。

(老地图上的地名) 

  根据《临沂市志》的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临沂县的第五区(原东潘、板泉崖、南河村 3区)辖1镇28乡,分别是板泉崖镇、东潘乡、朱苍乡、后里乡、石 桥乡、朱范乡、玉山乡、庙庄乡、柳庄乡、连峪乡、三义乡、庆余乡、临沭乡、左山乡、龙泉乡、圣水乡、朱崔乡、青云乡、兴云乡、石河乡、柴沟乡、团林乡、星移乡、湾林乡、洪瑞乡、常旺乡、高 榆乡、白毛乡、莲汪乡。这一空间范围,除了包括之前提到的板泉镇一带之外,还包括了临沭县北部的大部分区域。

(王璟御封林) 

  在历史上,板泉镇一带由于长期隶属兰山县(沂州城),双方在姓氏文化方面的交集也比较多。以莒南县有名的“白常王氏”(祖居地在板泉镇大白常村)为例,据《王氏族谱》载:王氏原籍安丘,后徙居沂州府兰山县自常村。在明代,白常王氏出了一位名人叫做王璟,他官至太子太保,是临沂历史上的显宦,在《明史》中有传。《王璟传》开篇就说:“王璟,字廷采,沂人。成化八年进士。”这里的沂指的是沂州(清代沂州升为府,原沂州改为兰山县)。 

  根据记载,白常王氏曾经有两处御封林(御葬林),大白常村附近安葬的是王璟的祖、父,而他本人在去世之后安葬在临沂老城外东南三里处的姜园,后来才迁到了一起。

 

  板泉一带从老临沂县(兰山县)划到莒南县,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根据《莒南县志》的记载,板泉一度属于抗战时设立的沭水县。1945年9月,卢山、莒临、沭水3县撤销,原分属3县的团林、壮岗、汀水、许口 、板泉、新建、兴云等7个区划属莒南县。自此,板泉等区域就划到了莒南县的境内,直至今日。 

  就面积占比而言,莒南县的“莒县”元素虽然更大一些,但因为有板泉这段历史,当地与兰山之间的渊源也比较深。撤县设区的话,当地在人文心理上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