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沂频道 > 观沂 > 正文

付玉贵:一路求索,用心、用情守护患者咽喉要道

2021-09-01 16:3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9月1日讯 (记者 林金凤 通讯员 薛中豪)“今天早上吃的什么?”“现在体力恢复的如何?影响干活吗?”……视频中,一位老人正在“咿咿呀呀”与临沂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头颈外科主任付玉贵交谈着,然而与常人不同的是,几句简短的对话,视频中的老人却似乎用尽了全身的力量,只因他发声的部位并非“宣之于口”,而是锁骨处一个半径约两厘米的小孔。

 

  “应保尽保,力求尽善尽美” 

  视频中的老人名唤张参(化名),家住临沂市郯城县,平时总喜欢抽着烟,哼着小曲儿干活的他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会走到濒临失声的边缘。 

  “来院时患者呼吸很沉重,存在呼吸、吞咽困难等症状,交流时声音嘶哑,且颈部周围出现了黄豆状大小的疙瘩,这是由于淋巴结肿大引起的。”回忆起张参10年前来院就诊时的场景,付玉贵仍觉得历历在目,“根据以上症状判断,患者患有喉癌的可能性较大”。经过喉镜和喉部CT检查后,张参被确诊为喉癌中晚期。 

  因肿瘤位置在喉部,距离声带较近,要想彻底切除肿瘤,需要全喉切除。也就是说,做完手术之后张参将失去正常发声的能力。“当时患者喉腔内已经长满了肿瘤,若是强行保留部分功能,则很容易复发。尤其是恶性肿瘤,它不会像良性一样推压生长,而是像树根一样逐渐向周围侵蚀。而且对于癌症患者而言,首次治疗最为关键,若治疗不彻底,病情反复,后续治疗效果将大大减弱。”面对生命与部分器官功能丧失的权衡,付玉贵身为医生深谙哪个更为重要。 

  在与家属协商后,付玉贵着手为张参进行了全喉切除手术。“考虑到患者未来的生活质量,再将肿瘤彻底切除后,我们又紧接着为其开展了发音重建手术,在喉结下2厘米处开出小孔,再将患者的颈段气管上提,用以代替喉部,待患者痊愈后即可通过气管进行简单交流。”这场历时四个小时的手术,不仅让张参的生命得以延续,还为张参日后回归正常生活提供了机会。 

  三个月后,张参前来复诊,恢复状态良好的他已经在尝试使用气管发声,且在之后的复诊中,有着强烈说话意愿的张参通过日常反复练习,已能与人进行简单交流,并留下了视频中这段简短的对话。“这表明,尽管进行了全喉切除,通过发音重建手术,患者仍有重新发声的可能。”看着张参的发声视频,付玉贵不无欣慰地说道。 

  1994年从青岛医学院毕业至今,付玉贵在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已度过27个春秋,类似的疾病治疗早已不计其数。“应保尽保是身为医者的首要原则,对于复杂的病症而言,使用破坏性的治疗手段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取得治疗效果的同时,更要考虑患者的未来,力求尽善尽美。” 

  “挽救一个患者,也就挽救了一个家庭” 

  “大夫,我爸喘不上气了,求求你们救救他!”彼时,刚值完夜班的付玉贵听见了一阵哭喊声,刹那间,像应激反应一般,付玉贵就向哭喊声冲去。“患者当时面色苍白、呼吸极度困难,且伴有喘鸣症状,随时有窒息的危险。”纵使抢救场景已过去5年,付玉贵仍对王兴(化名)这位“病号”印象深刻。“患者极有可能是因喉部肿瘤引起呼吸困难,需要立即进行抢救。” 

  原来,家住沂南县砖埠镇72岁的王兴,平时存在嗓音嘶哑症状,但他只当是吸烟引起的发炎,因此并未在意。直到2016年5月份的一个凌晨,王兴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情急之下家属将其送往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由于患者情况危急,进入抢救室后,付玉贵立即对王兴进行了气管切开手术,实施雾化吸入治疗。帮助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付玉贵为患者进行了深入检查,结果显示,正是肿瘤“作祟”。 

  “患者颈部肿块范围较大,累及颈部多个血管,手术很难确保将肿瘤全部切除,术后再次复发的可能性较大。”尽管手术存在较大难度,但面对患者家属满眼的恳求,付玉贵决定带领团队放手一搏。 

  “肿瘤累及喉体及前方带状肌、软组织和皮肤,严重侵犯气管至胸骨。”切开王兴颈部喉咙外侧后,正如术前付玉贵对其病情的评估,患者喉部的肿瘤已经侵犯其多处颈部器官。手术历时整整7小时,最终,付玉贵成功将一个长10cm、宽5cm的巨型肿物摘除。术后,患者各项指标均回归平稳,并于一周后顺利出院。两年前,王兴前来复诊,万幸的是,结果显示良好,肿瘤并未复发。 

  每当逢年过节,付玉贵总会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短信“轰炸”。“患者送上祝福问候的同时,也会告诉我他们身体的恢复情况。”翻着通讯录中一页页患者的联系方式,付玉贵难掩笑意地说道,“看到这些信息,感动之余,得知患者恢复良好,心里也更踏实了”。 

  “挽救一个患者,也就挽救了一个家庭。”这是面对记者采访时付玉贵常挂在嘴边的话。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付玉贵面对任何疑难杂症都不会轻言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一定奋战到底,这是身为医生的天职”。

 

  精准医疗,逐步实现学科亚专业化的蜕变 

  “对于耳鼻喉科而言,学科亚专业化的趋势不可遏制。作为临沂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老人”,付玉贵见证了医院耳鼻喉科的成长。“以往耳鼻喉科被视为小科室,专业性不强。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就医人数增多,对于科室精细化要求随之增强。现如今门诊接待量一年接近20万人,科室也逐渐发展成为成为省内重点学科。”这一步步走来,是时代变迁的结果,更是以付玉贵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带领整个科室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成果。 

  “以前要求医生全能,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随着病种增多,倘若若让医生兼顾所有病种,反而会造成杂而不精。”对此,付玉贵表示,“目前科室内已有意识地进行学科亚专业化,根据医生的兴趣点及专长,在科室内部进行有侧重点的系统划分,有倾向性地为科室医生安排患者,提升医生在亚专业上的能力,促进耳鼻喉科进一步向三级学科分化。” 

  在为科室谋发展的同时,身处一所医教研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付玉贵也深知知识技术的传承对于一个专科得以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重要性。身为徐州医科大、山东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以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导师的他,每周都抽出时间,开设业务讲座,从一个病例着手,带领学生们探究此类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处理方法,讲到深处之时,“常常忘记饭点”是学生对他的评价。 

  “刚踏入这个行业成为一名医生时,我认为这份工作需要的不过是谨慎的诊断,高超的技术,以及关怀他人的善心,但很快我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专业面临着形形色色的挑战,因而我们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从医多年,付玉贵对医学知识的探究从未止步,从普通医生到科室主任,再到学科带头人、硕士生导师……每一个头衔都是付玉贵从医之路的见证,也是他一路与自己挚爱的职业紧密相连的纽带。付玉贵也将和自己的同事们一起用心、用情守护沂蒙百姓健康。 

责任编辑:王军
新闻关键词:耳鼻喉科付玉贵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