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朱芦镇:多措并举兴农富民 乡村振兴成效显著

2024-03-29 14:59:5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3月29日讯 莒南县朱芦镇位于莒南县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与日照市相临,近海临港。辖 26个村,3.9万人,76平方公里,是一个山水、生态、文旅型乡镇。片区辖朱芦村、石场村、刘家东山村、李家彩村、张家彩村、厉家泉村等10个村,面积42.7平方公里,总人口1.9万人。片区建设启动以来,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统领,按照“文旅康养、生态片区”的发展主题,统筹“山水田林路、文卫社居产”各种要素,以党建铸魂、产业强基、民生固本为切入点,稳步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着力打造“沂蒙彩色家园”特色品牌,建成精品钢基地“后花园”,在沂蒙山东部走出了一条资源禀赋独特、耕读文化深厚、三产服务齐备、区域特色鲜明的乡村振兴之路。

背景动因

  山水相依资源丰富。朱芦镇自然资源优渥,北、东、西三面环山,绣针河纵穿南北,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素有“北方小九寨沟”之称,森林覆盖率30%以上,水资源十分丰富,有“中型水库”大山水库一座,与周边景色形成“山海之势”,独具特色的水利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朱芦镇多年谋划以大山水库、彩沟为中心,茶园、果园、大棚成片连线为辐射线的放射状全域旅游圈更为片区旅游发展打牢旅游发展的基础。

  历史人文底蕴厚重。朱芦镇东部云梦山上留有东夷文化、太阳文化时期遗址,镇驻地北8公里甲子山麓存有鬼谷子庙遗址和孙膑洞遗址,山东中兴市政集团投资60亿元人民币以鬼谷子文化为创意主线,打造了鬼谷子主题文化的无极鬼谷景区,“彦林书屋”成为朱芦镇“耕读传家”的新名片,为全镇文旅发展提质增色。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朱芦镇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革命传统,留存着甲子山战役遗址、天齐庙革命烈士陵园、英雄山烈士公墓等诸多红色遗址,辖区党员群众更是牢记沂蒙精神,时刻涵养家国情怀和淳朴乡风,能够凝聚起实现乡村振兴的思想共识、动力源泉和行动自觉。

  区位优势明显。朱芦镇距日照机场20公里,距岚山港20公里,近海临港,疏港大道纵贯东西,鲁南高铁客运站雄踞中心,交通枢纽优势明显。南靠临港区1400万吨产能精品钢制造产业集群及省委、省政府规划布局的6400万吨产能的山东省沿海先进钢铁制造基地,为全镇打造“一带一路、七星一镇”的休闲度假、建设沂蒙国医小镇、康养小镇、文旅强镇奠定市场基础。

主要做法及成效

  以目标规划为指引,精准定位明方向

  片区坚持高点定位,突出优势资源,推进资源共享共用,提级互补,自北向南形成“一带三区”(绣针河生态休闲景观带,北文旅、中服务、南农业)的发展格局。连起“一带”。打造绣针河生态休闲景观带,推进湿地公园二期项目建设,形成以河为轴、两岸观景、贯穿南北的滨水湿地景观带。建起“三区”。一是突出旅游资源,在北部依托厉家泉耕读研学中心和大山水库水利风景区、甲子山地质公园、孙膑洞等自然风光,打造北部文旅休闲区,发展康养度假、休闲旅游。二是突出镇驻地特色,在中部新建镇级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建设餐饮服务场所、集贸市场、沿街特色商铺等,打造中部核心服务区,提升服务产业水平。三是强化特色农产品产业,在南部大力发展丹参种植、储存、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葡萄、蓝莓等特色产业,打造南部特色农业区,强化产业集聚。

  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凝心聚力打基础

  一是加快推进村级活动场所提升改造。提升改造厉家泉村、朱芦村、小茅墩村、张家彩村等村级活动场所7处,高标准建设前青峰峪党群服务中心1处,推动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整体提升。二是实施“四雁”培育工程,为乡村振兴培养带头人。通过调研摸底,摸清各类人才底子,为片区发展筑牢人才基础。截至目前,片区已培育“头雁”6名,“归雁”8名,“鸿雁”88名,“雁阵”26个,切实发挥人才在片区提升中的引领作用。三是持续深化“青蓝工程”,破解片区基层党组织无人选用的难题。片区青年人才党支部启动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实地教学、传帮带、设岗定责等方式,为片区村发展青年党员17名,入党积极分子47名,培养后备干部75人,已建立了一支坚强的青年突击队。

 以设施建设为根本,改善民生增福祉

  一是路网便民工程。拉伸片区框架,优化路网结构,构建32条联通“四山四水”的道路。整修片区朱芦村、张家彩、厉家泉、小茅墩、前青峰峪村等道路14处,修复小茅墩村等田间生产路18处,打造片区纵横路网,进一步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实施片区整体路域提升项目,投资134万元绿化、美化丹参生产加工基地配套路域、厉家寨三路、大山水库环湖路、青横路等,进一步提升片区环境。二是水利利民工程。提升改造片区排水渠,加盖水泥盖板,在朱芦村、李家彩村、石场村、刘家东山村、厉家泉村、小茅墩村、横沟村等村修建灌溉水渠、管道、生活污水排水管网等,加盖水泥盖板,满足片区防汛排洪需求。投资40余万元,修复强降水破损的朱芦桥、石场“漫水桥”、张家彩桥等8处水损工程,主动对接县水利局,投资12万元配备加压系统一套。三是生态为民工程。完成片区部分党建路绿化任务,设置各类景观节点,将党建地标、党建宣传标语、多彩墙绘等元素融入其中,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开展绣针河沿岸治理,积极构建绣针河生态休闲景观带。投资70余万元,对片区刘家东山社区、朱芦的生活污水处理站进行扩容改造,新建高标准生活污水处理站、畜禽养殖沉淀池、垃圾处理中转站各一处。四是服务惠民工程。对党建活动场所、湿地公园、乡村大舞台进行改造升级,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满意度、幸福感。投资100余万元在片区高标准打造镇便民服务中心一处,投资50万元在朱芦村铺设3500米燃气管道;在厉家泉村、朱芦村、小茅墩村、横沟村等共安装太阳能路灯1000余盏。在镇驻地新建应急消防救援站一处,极大地提升了片区居民安全水平。高标准建设厉家泉村公共服务中心、前青峰峪村、朱芦村、横沟村、厉家泉村等村党群活动中心,进一步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通过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有感。

  以产业兴旺为目标,培育发展联产精品支柱

  一是助力小茅墩村兆雪家庭农场“扩产提质”。流转土地150亩,新建种植大棚38个,更新原有棚膜32处,完成智能化养分调控灌溉系统安装,改造园区防内涝渠3千米,建成智能调温恒温库11座,数控式冬暖大棚10座。目前整个产业园现在拥有种植大棚98个,可储存葡萄40万斤,是全市最大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二是拉长前青峰峪丹参生产“产业链”。投资130余万元建成800平方米的丹参加工生产车间,配备丹参清洗、切片、烘干、炒制设备,同时引进合作方,与临沂天源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三是打造刘家东山辣椒产业园。由山东鹤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投资13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余亩,通过土地平整,修建灌溉渠道,硬化田间道路等提升农田品质,种植多品种辣椒,发展规模化辣椒产业。四是引进厉家寨水业有限公司项目。推进政企合作,配套康养示范区产业,在片区石汪村建设占地40余亩的现代化包装饮用水生态产业园区,实现政企合作的双丰收、共盈利。五是推进厉家泉研学服务中心建设。挖掘厉家泉村“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等本土地域特色,依托晴耕雨读文化孕育出的“彦林书屋”品牌的影响力,与县城发集团合作,整合各类资金建设文旅研学基地、农耕馆、公共服务中心及书香广场等配套场所,开展文旅研学、民俗工艺、文创产品、特色小吃及茶园采摘等活动,提高村集体收入。同时,以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为建设抓手,统筹资源,开展了“春天住在我的村庄”“茶文化研学之旅”“跟着文字去游学”等各类活动,在片区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

经验启示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壮大农村经济的关键环节。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在于依照当地的资源禀赋,开发拥有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主导产业。朱芦镇充分利用片区内丹参、阳光玫瑰葡萄等种植优势,延长产业链,扩大生产规模,注重营销与宣传,推动农业一二三产深度拓展融合发展,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打造“一村一品”,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发展动力。

  发展乡村文旅是融通工农城乡的有力举措。乡村休闲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业态。朱芦镇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农耕文化等农业农村资源,以镇内无极鬼谷景区、厉家泉研学游实践基地、李家彩湿地公园等景区建设为契机,开发地域特色鲜明的乡村休闲旅游服务产品。进一步引导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文旅企业及社会资本等建设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加强乡村休闲旅游点水、电、路、讯、网等设施建设,完善餐饮、住宿、休闲、体验、购物、停车、厕所等设施条件,打造文旅融合金名片。

  提高村民素质是增强乡村发展能力的重要抓手。乡村基层应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而村民更是乡村建设的主体。村民素质的高低,对乡村振兴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朱芦镇创新实施“青蓝工程”,进一步加强镇村两级青年干部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强化片区村党支部书记专业化管理,健全完善“选、育、管、评”考核机制,激发领头羊干事创业激情。注重村干部素质提升,聘请山东管理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专家教授开展中草药种植、绿色农业技术等专技培训,进一步提升“头雁”技能。加大乡土人才培育力度,依托产业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建立党员与人才的双向培养机制,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充分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并加强培训,培养了一支懂技术、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激活了村民参与的动力。

下步打算

  突出党建引领,提升党群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在打造厉家泉、朱芦、小茅墩、横沟、大茅墩、石场、前青峰峪等一批高标准党建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对村级办公场所办公条件进行提升。抓好三务公开、坐班值班、整合村级管理资源,配齐配强公益性岗位服务队伍,确保为民服务更贴心。

  聚焦百千工程,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推进百千工程实施,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提升人居环境。以片区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李家彩、小茅墩、厉家泉、张家彩、前青峰峪等村微景观、文化广场进行改造提升,硬化、绿化小茅墩村绣针河景观带,提升绣针河沿岸环境,不断美化片区人居环境。二是完善配套设施。因村制宜,整改提升李家彩集市、石场蔬菜市场等,增加特色文化宣传,让居民就近解决生产生活需求,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片区的知名度。

  坚持项目为王,持续推动村集体增收。继续推进朱芦水厂、小茅墩兆雪家庭农场、福聚缘粮油等重点项目,为项目做好让地、手续办理等服务保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时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