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春节:物质丰裕部分年俗消失 是时代发展缩影

2017-02-06 17:14:00 来源:鲁南商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一年一度的春节,随着归乡人返城、城市秩序恢复正常而落下帷幕。与此同时,不少人心中总有种空落落的感觉,年就这样过去了?“年味儿变淡”的说法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一声叹息,真正的年味成了人们的一种怀念。

  物质丰富,生活变迁 年俗在悄悄改变

  曾几何时,过年吃顿饺子,吃些大鱼大肉,穿上鲜艳亮丽的新衣服是多少人的期盼。可如今,物质条件极大丰富,关于吃喝和穿衣已不足以引起人们甚至是小孩子过年的兴致。

  “我们小时候,就盼着过年能吃顿白面饺子,大人给做条裤子穿。可如今这样的艰苦时代早就过去了。”60岁的朱大爷在儿孙面前经常提起他小时候掰着指头盼年的事情,“现在一年四季商超里什么都可以随时买到,甚至点点鼠标,商品直接送到家门。新衣服一年不知买多少件,谁还会只等到过年才买呀。”

  “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一定程度上确实冲淡了年味。同时也使一些年俗慢慢消失。比如腊月二十四全家一起大扫除,现在可能变成了请保洁员上门服务。腊月二十八蒸馒头,也变成了从超市里买回家。”临沂市文联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凤军说,这些年俗的消退和改变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人们无法阻止和改变,但也无需墨守成规,死守着过去的习俗一成不变。

  生产生活方式变化 盼年几乎成“恐年”

  著名时事评论员程奎星认为,如今,生活、工作压力太大,也使人们感觉过年很累。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生活节奏自然而然就提速。在此种情况下,过年也成了奔走各种关系的节日,丝毫体验不到乐趣。

  “过年就是各种奔波,除了累还是累,一点意思也没有。”大年初五下午,拖着疲惫的身体,市民郝先生终于可以歇一口气,回到了临沂市区的家。

  郝先生在临沂市罗庄区一单位上班,父母在沂水县老家,妻子是平邑县人。腊月二十九,郝先生单位放假,他就开始了各种奔波。放假当天,他开车去平邑给岳父母送节礼。然后,稍作停顿后,就奔向沂水老家。大年初三,郝先生从沂水县去平邑县,陪着妻子回娘家,住了一晚上后又返回到沂水县。大年初五,他又从沂水县返回市区的家。回想起整个假期,他感觉除了奔波就是累。

  李凤军认为,如今已是信息时代,让大家保守过去的年俗已不现实。微信拜年、抢红包、出去旅游,这些都已成为时代赋予过年的新气象。很多人认为这些新式过年花样冲淡了年味,是否真的冲淡不好一概而论,但社会的发展是一种必然,我们所能做的是在接受中寻回年味。

  年俗的形式在变 但团圆的主题没变

  支付宝集五福,微信拜年、手机抢红包……一些旧民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淡化,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拜年方式正逐步变成习惯。李凤军表示,在社会转折时期,出现一些年味变淡或者习俗变化,是很正常的。

  “即便是年味变淡了,但这并不代表年的价值没有了。”李凤军说,旧年俗的改变和新年俗的形成,都只是过年的一种形式,年味的营造更应该注重内容,阖家团圆、祈求幸福安康是年味永远不变的主题。

  程奎星则认为,正如那句俗话“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我们对家的眷恋、对年味的追寻,应该是所有中国人不变的情怀。如今的过年,已经不是物质性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应该是精神方面的追求。

  记者 崔洪英 吴慧

责任编辑:王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