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全力打造“三生三美”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019-06-01 16:00:00 来源:临沂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农村改革发展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梯次递进、持续发展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临沂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总体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积极探索具有沂蒙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努力打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三产融合 创新发展

  夯实沂蒙乡村振兴基础

  临沂市是一个农业大市,现有耕地面积1255万亩,是全省重要的粮食油料和蔬菜生产基地。先后被授予“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山东南菜园”“洋菜园”等称号,是“中国桃业第一市”。全市行政村(居)数量4013个,经济独立核算村9494个。2018年农林牧渔增加值达到369.6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38元,连续15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乡村振兴要产业兴旺,必须在融合发展上做文章。我市按照“旅游全域化”“农文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不断深化产业融合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农促文旅、以文旅兴农”的乡村振兴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大美新临沂的现实要求,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绿色发展,不断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率先实现临沂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的有机统一。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既能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让农民通过种地实现生活富裕。我市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46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保持在975.49万亩。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33家,全市“三品一标”累计认证产品1952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37个),认证总数全省第一。发展“产自临沂”线下实体店13家,农机化作业综合水平达到86.6%,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达到7个。2018年全市粮食、蔬菜、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增加到409万吨、1418万吨、190万吨和13万吨,全市生猪、家兔存出栏和蜜蜂存栏等5项指标均居全省第1位。兰陵县入选了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沂南县蒲汪镇茶坡村成功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上述殊荣,只是我市加快发展农业“新六产”的一个缩影。

  要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就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省级“新六产”示范主体14家,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00家(省级以上86家),数量居全省前列。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20941家(市级以上1079家),家庭农场8395家(市级以上315家),居全省前列,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2.6万人次。2017年,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落户沂南县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以此为契机,全市目前重点建设的31个田园综合体,已完成投资68亿元,“朱家林”经验已列入全国首个田园综合体地方标准体系。

  做活土地文章,让农民既不脱离土地,又能依靠土地增收。我市农业农村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100%的村完成了清产核资,98.8%的村完成改革任务,6个县区整建制完成改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彻底激活了农村资源要素,为沂蒙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良好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谋划布局“1516100”乡村振兴沂蒙战略体系

  全面提升乡村的“颜值”和“内涵”

  乡村兴则国家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需要。

  临沂市坚持高点定位,系统谋划,编制《临沂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2年)》,印发乡村振兴5个工作方案和《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市级领导联系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分工名单》、《市级领导联系田园综合体项目分工名单》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意见,构建“1516100”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体系(即以乡村振兴规划纲要为统领,聚焦聚力5大振兴,推动实施16大专项工程,重点抓好100项工作任务),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以担当务实的谋略举措,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实施乡村振兴沂蒙战略,概括起来,就是要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20个字的总目标在沂蒙这块大地上诠释好、发展好,提供更多的临沂做法、临沂经验。”临沂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韬说,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临沂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究竟何样?《临沂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2018-2022年)》在年初适时出台,也让临沂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愈发清晰。规划纲要构建了打造乡村振兴的整体框架,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农业农村工作实际,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是临沂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纲领。

  有了规划纲领的指引,下一步就需要强化组织实施。目前,全市乡村振兴的5个工作方案也已印发。方案紧扣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重点,聚焦农业强,培育产业发展新引擎;聚焦人才兴,激发乡村建设新活力;聚焦乡风淳,培育沂蒙文化新品牌;聚焦生态美,建设绿色宜居新家园;聚焦治理优,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明确了临沂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

  目前,我市田园综合体建设示范工程、农业基础设施保障工程、“产自临沂”品牌强化工程、“金丰公社”新型服务模式创新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乡村振兴重点乡镇突破工程、人才振兴“四雁”工程、乡村好青年创新创业创优工程、沂蒙母亲素质提升工程、沂蒙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优秀文化铸魂工程、移风易俗和良好民风培育工程、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片区打造工程、“两山理论”创新基地实践工程、沂蒙干部教育基地示范片区标杆工程、红色堡垒铸造工程、沂蒙乡村善治工程16大专项工程发挥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搭建了临沂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框架大平台。

  通过查看《临沂市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点任务清单》记者发现,这其中的100项工作任务目标明确,分工细化,如,现代高效农业“三园两体一区”建设、推广乡村振兴“代村”模式、加大农业农村人才选派力度、强化脱贫攻坚和重点区域人才支撑、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实施环蒙山生态示范区建设、着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质量等,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硬任务,突出今明两年工作重点等等,逐一明确了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是实施16大专项工程具体化项目的直观体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抓手。

  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沂蒙战略体系实施,发挥典型示范效应,临沂市又推出了市级领导联系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和帮扶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到市直部门单位和具体责任人,采取深入到乡镇村及项目一线进行一对一联系帮扶的具体措施。

  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已绘就,全市上下正齐心协力,按照“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工作要求,全力打好乡村振兴战略持久战,扎实做好沂蒙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发展“含绿量”就是发展“含金量”

  “开门可见山水,探寻可现乡愁”……这是我市美丽乡村的环境写实。如今,一到周末,城里人就喜欢往村里跑,一个村庄俨然就是一道风景。

  “临沂要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以‘田园综合体、两新培育、移风易俗、美丽乡村、村班子选配’为突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市委书记王玉君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临沂代表团分组讨论时的话语依然萦绕耳畔。记者梳理发现,在2019年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大篇幅涉及乡村振兴,提出2019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强农富民新突破,并提出以“五个抓手”来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具有沂蒙特色、现代气派的“富春山居图”。

  以三产融合为方向推动产业振兴。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大三农、搭建大平台、做强新六产,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把田园综合体作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重点建设31个市级田园综合体,力争用3至5年时间培育成为乡村振兴先行区,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产业融合“样板园”。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及粮食生产功能区“三园两体一区”建设,积极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向农业功能拓展要效益。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重点发展粮油果菜茶畜等十一大特色优质产业,积极推广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建设160处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打响“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

  以四雁工程为抓手推动人才振兴。在全市开展以培养村级负责人为核心的“头雁”工程、以人才回乡为核心的“归雁”工程、以培育乡土人才为核心的“鸿雁”工程、以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核心的“雁阵”工程,鼓励人才留乡、能人回乡,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共同唱好乡村振兴大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进浙大临沂现代农业研究院建设,建立农业技术联盟,每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以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供销社为民服务中心和金丰公社模式,争取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800家,新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1200家和1000家。

  以乡风文明为突破推动文化振兴。注重发挥传统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基因的优势,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升农民精气神。实施乡风文明提标行动,力争80%以上村镇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镇标准。实施乡村文化兴盛行动,建设一批村史馆、民俗馆、乡村博物馆,培养一批乡土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源泉。实施沂蒙精神传承行动,深入挖掘乡村红色文化基因,讲好沂蒙故事,传承优良传统,建成历史文化展示室357个,每年培训农村党员群众3万人,促进红色基因传承与发扬。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推动生态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村”系统治理,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建设16个市级美丽乡村重点片区、100个市级示范村,带动提升1000个村庄,确保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20%。加快农村“七改”,抓好“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每个中心村(社区)及40%的行政村至少拥有一条宽6米以上的公路;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安全供水体系,用两年时间让所有村通上自来水;实施绿色能源示范村镇等重大工程,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动厕改问题整改,力争涉农街道基本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推广土壤改良和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单位耕地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下降2.3%和1.25%。

  以治理有效为目标推动组织振兴。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组织建设,以网格化管理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构建领导有力、运转有序、治理有效的制度体系,让沂蒙乡村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围绕配强一个好支书、选出一个好村委、建强一支好队伍,扎实推进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实施经济薄弱村三年“清零攻坚行动”,力争年底前8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抓好乡村综合治理网络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和人民调解组织,落实“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法律顾问”制度,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建设,争创国家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创新试验区,推动更多生产要素投向农村。积极推进《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美丽乡村条例》出台,不断完善有利于“三农”发展的制度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有效的法治保障。

  更加突出的产业优势,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更加浓郁的文明新风,更加优美的人居环境,更加夯实的组织基础,临沂这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2019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年,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市将持续聚焦聚力乡村振兴“1516100”战略体系,高位布局、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压实责任,敢于担当,奋力开启沂蒙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记者 武光玉 周成刚 通讯员 张明伟 胡兆锋 刘连江

责任编辑:王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