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数额居高不下 不应成为甜蜜的负担

2017-03-16 15:35:00 来源:鲁南商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谈婚论嫁,彩礼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虽然时代在变,风俗习惯在改,原本用来表达对美好婚姻的诚意和祝福的彩礼,传承着文化,有时却也成了沉重的负担。

  今天,咱们来聊聊临沂人的彩礼。

  事件 “彩礼‘万里挑一’女友和我闹掰了”

  家住莒南县洙边镇的小孙今年28岁,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看着周边的小伙伴儿娶妻生子,小孙的父母可是着了急。2017年春节期间,小孙从打工地苏州回到老家过年,经过七大姑八大姨的介绍,小孙终于相中一个邻村的女孩,两人恋爱了。

  “她本来在临沂一家餐厅打工,过完年她就跟我去了苏州。”据小孙介绍,经过家人的撮合,再加上春节期间的了解,小孙和女孩对彼此有了好感。元宵节刚过,女孩就跟小孙一起去了苏州,在一家电子厂开工了。

  “她对我挺好,性格也属于很温柔的那种。”说到女孩,小孙微笑了起来。从微笑中可以看出,小孙对女友还是很满意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小孙和女友两家人开始讨论起定亲、结婚等事宜。只是,谁也没想到原本甜蜜的两人却因为彩礼闹掰了。

  “我们家属于比较随和的那种,父母在老家盖好了新房,还给我们准备好了买车的钱。彩礼钱准备了一万一,加上这几年我自己存的一点钱,过日子应该并不紧张。”小孙说。

  然而,女方家非要六万六的彩礼,说是讲究“六六大顺”。小孙不愿意,最终原本打算五一结婚的两人因为彩礼钱闹掰了。

  调查 市区千差万别 县区三万一千八已成“标配”

  “爷爷娶奶奶时,只用了半斗米;爸爸娶妈妈时,只用了半头牛;而到我们这一辈娶媳妇时,却要了父母半条命。”这是网上的段子,却真实地说明一些地区天价彩礼的现状。目前,临沂地区的结婚彩礼钱是什么“行情”?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50对两年内结婚的夫妻中,2人表示没有向男方要彩礼,48人表示结婚时有过彩礼。彩礼数额在1万元以下的有6人,占总数的12.5%;1-3万元的有16人,占33.33%;3-5万元的有21人,占43.75%;5万元以上的有5人,占10.42%。

  这48对新婚夫妻均来自临沂的六区九县,其中家住六区的有12人,其他36人均来自九县。值得注意的是,这12人中,彩礼在1万元以下的为2人,1-3万元的有5人,3-5万的有3人,5万以上的有2人,总体上看并没有规律性,标准并不统一

  同时,调查结果显示,家住九县的36人中彩礼在1万元以下的为4人,1-3万元的有11人,3-5万的有18人,5万以上的有3人。彩礼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有21人,占36人的一半以上。

  “在我们那里,现在彩礼钱至少要31800元,寓意‘三家一起发’嘛!”来自莒南县某乡镇的刘女士说。据刘女士介绍,现如今适龄青年中男多女少,在婚龄的男青年要想找到一个不错的姑娘结婚,31800元彩礼钱已经成为结婚的标配。

  说法 莫让彩礼成为结婚“甜蜜的负担”

  2016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婚礼大操大办,其实多数群众表示自己并不情愿,这样做主要是怕被别人笑话、没面子,这也就衍生出彩礼越来越重的问题。那么关于彩礼,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该如何看待?记者采访了临沂大学社会学教授王维义老师。

  王老师介绍,彩礼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婚姻礼仪中的“三书六礼”。“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即六个礼法,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这其中的纳征就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彩礼”。

  本质上彩礼是在我国特有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之下的产物,本意是用来表达婚姻双方的良好诚意和美好意愿的媒介。但是现在,过度索要彩礼已经成为一种很不好的社会风气,违背了初衷。

  “婚嫁礼仪也应该移风易俗,彩礼也应量力而为,不能盲目攀比,毕竟情感的维系并非全部要由彩礼的物质价值来体现。”王老师认为,中国的彩礼像西方婚姻中戒指一样,更多的是从象征意义层面去诠释。此外,王老师认为,一段幸福的婚姻更多的需要夫妻双方乃至两个家庭的共同努力,且不能让彩礼成为婚姻甜蜜的负担。

  记者 崔洪英 徐文敏

责任编辑:王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