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七箭村,一个偏远但却很有故事的地方

2020-12-17 15:0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17讯 打开临沂市地图,视线投到最北边,找到沂水县圈里乡的位置。然后在圈里乡的东北角,会看到一个叫做“七箭”的村庄。

  这个村庄地处沂水、安丘交界线附近,属于典型的山区村落。当地的桃子种植比较有名,可能一些做水果收购的朋友曾听说过这个地方。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七箭村,一个偏远但却很有故事的地方

(七箭村的位置示意)

  “七箭”村虽然位置偏远(从沂水县城到这里也超过一百里路,从临沂市区开车过来要走3个小时左右),但一听名字就是个很有故事的地方。关于“七箭”的故事,笔者在沂水史志资料中看到过一些,下面就结合当地民间的传说,简单讲一讲。

  第一个故事,与七箭村的名字有关。

  从字面上来看,“七箭”就是七枝箭的意思。而在这七枝箭的背后,有一段历史典故。

  在七箭村的附近,有一座山,当地人叫做“唐王山”。这里的“唐王”,有人说是唐高祖李渊,有人说是唐太宗李世民,总之是唐初的一位帝王。相传唐朝立国之初,四处战乱布置,这位帝王率军征讨,走到齐长城附近的时候,不小心中了敌军的埋伏。无奈之下,他单枪匹马来到了这座山上躲避。当时,他弯弓向北射出七枝箭,最终解围脱险。后来,当地人就把这座山叫做“唐王山”,把附近的村庄叫做“七箭”。

  明代以前的“七箭”村是什么样子?已经难以考证了。从有文字记载的情况来看,明初郭姓从洪洞县先迁到安丘,后来又有一支迁到这里。而到了天顺年间,王姓和葛姓又迁来定居。本文要讲的第二个故事,就与村里的王姓有关。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七箭村,一个偏远但却很有故事的地方

  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过这样的传说:古代某位大臣忤逆皇帝,被抄家问罪,他的后人隐姓埋名,迁居深山。而七箭村的王姓,也有类似的说法。

  在《沂水县地名志》当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明朝内阁学士)王文与王伦、王海叔侄三人自英宗复辟遇难,携眷迁于沂邑北乡唐王山后隐居。”也就是说,七箭村的王姓人,与明朝大臣王文有渊源。

  王文,是明英宗、明代宗时期的大臣,在《明史》中有传。根据记载,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县人。永乐十九年进士,在景泰年间,他做到了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兼学士。因为在政治立场上偏向于明代宗(在迎回明英宗、立太子等事情上态度强硬),英宗复辟之后,他跟于谦就成为了斗争的牺牲品。史载:“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也就是说,王文和于谦被一同处斩,他的儿子被发配到了边疆。

  按照正史的记载来看,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有的王氏子孙当时为了逃难而隐居到沂蒙山区。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七箭村,一个偏远但却很有故事的地方

临沂市沂水县圈里乡七箭村,一个偏远但却很有故事的地方

  可能一开始的时候,七箭村的王姓人并不敢说出自己跟王文之间的渊源。不过,到了成化年间,朝廷给王文平反。史载:“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在这种情况下,七箭村的王姓人就可以公开身份。根据《沂水县地名志》的记载,七箭村的王姓谱书中,就提过了这个说法。

  当然,不管是唐王,还是明朝的大臣。当故事讲的话无妨,如果当做历史,就需要详细考证了。(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