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游记:走进临沂市蒙阴县北楼村,打卡唐代古槐和明清石桥

2020-11-26 14:2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26日讯 临沂市蒙阴县旧寨乡北楼村这个地名,笔者很早就听说过。

  最早一次听说这个地方,是通过一种“花”。笔者有位喜欢摄影的朋友,常下乡拍摄温室花卉。有一次他告诉说:“蒙阴县的北楼村,有不少种植非洲菊的大棚,花开时节的景色相当美。”笔者因此记住了这个地方。

  前几天,我们走342国道从沂水到蒙阴,中途正好经过北楼村,于是就决定去看一看。没想到的是,我们虽然是为花而来,但此行却有了其他的收获。北楼村如今已经发展规划成为一个很像样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时常能看到来这里休闲的游客。而有他们的指引,笔者也得以参观到了北楼村两处有名的古迹,并拍照打卡。


  (配图均为北楼村的古迹风光)

  这两处古迹分别是一棵唐代古槐和一座明清石桥。它们都是北楼村深厚历史底蕴的见证者。

  根据《蒙阴县地名志》记载,北楼村早在唐宋时期就有先民定居。这里北依腾龙崮,南临梓河,传说此地能出“百座楼”,故取名“百楼”,后演变为“北楼”。




  北楼村的古槐,树干周长超过3米,高18米,树冠达30平方米,推测树龄为1000多年,大概是唐朝末年到北宋初年之间的古树。当地人一般称为“唐槐”或者“千年古槐”,对它相当尊崇。

  国槐这个树种,上了年纪之后容易有树洞。北楼村的这棵唐槐,虽然树干也有些衰势,但整体仍有生机,到了夏天,大槐树遮阴蔽日,仍是村民休闲纳凉的好地方。


  与槐树相比,北楼村的石桥虽然年代相对“年轻”,但也很有历史底蕴。根据资料记载,这座桥的名字叫做迎仙桥,始建于明朝,清同治年间被损坏,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捐资重修。为全石结构,呈跨度敞肩式三孔拱形,全长30米,宽5.27米,高4米。桥上也有石兽雕饰,古风悠然。



  在山东省内,保存相对完好、建筑如此精美的石桥也不太多,因此这座桥也被列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说非洲菊大棚种植代表着北楼村现代化的一面,那么,唐槐和明青石桥体现出的就是这里的古朴。我们此次探访,虽然是匆匆路过,但也有很深的感触。沂蒙大地,不愧钟灵毓秀、底蕴深厚。(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