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报道——临沂市费县朱田镇兴合村第一书记徐勤向: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知心人 暖心人

2020-08-26 15:03: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8月26日讯(记者 韩双玥 通讯员 高云野 赵锴)兴合村位于临沂市费县西外环西1千米,327国道南2千米。2013年由盘车沟村、北小山村、东小山村、大洼村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2018年4月,徐勤向由临沂市生态环境局选派到此担任第一书记。
  听民意 做老百姓的知心人
  回忆起刚来到兴合村的情景,徐勤向面露窘色。原来,兴合村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村民经济基础不错;但是也存在发展潜力小、基础设施少、粗放式经营、无集体收入等问题。“我们最先面临的便是‘经济空壳村’的问题。”徐勤向回忆道。
  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徐勤向挨家挨户展开走访,召开村民大会,了解村情民意;这次走访,让徐勤向明确了下一步要发展什么样的集体经济。
  原来,兴合村的土地大多用于种植粮食、黄烟,还有部分村民索性就种上了杨树,土地被撂荒。粮食收益较低,而村民也有想要重新利用土地的想法,基于此,徐勤向与村两委研究后决定,建设大棚,种植甜瓜。
  将这一想法与村民沟通,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之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完成,每亩800元的补贴。
  2018年底,利用第一书记带来的资金,兴合村第一批12个大棚建设完成。这个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村民担心收益问题,不敢租。“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找了3个大户,先进行种植。”徐勤向说,“大棚也可以提供2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
  2019年5月初,大棚里种植的第一批甜瓜上市。由于当时甜瓜市场处于旺市,价格较高,因此给个人带来30000元左右的收益,村集体增收36000元。
  良好的收益消除了村民的担心。随后,第一批大棚全部租给村民个人。2019年又投资建设5个大棚以及水井、路等配套设施。
  目前,兴合村共有17个大棚。甜瓜是大棚的主要种植作物,除此之外,也种植黄瓜、辣椒、豆角等市场作物。
  经济大棚的建设,让兴合村摘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有了集体收入,我们也能有钱做点别的事了。”徐勤向笑着说。
  办实事 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徐勤向了解到,兴合村有种植黄烟的传统。每亩黄烟能够为村民增收6000元左右。行走在兴合村,路两边还能看到成片种植的黄烟以及烤烟房。
  据了解,黄烟对土壤要求较高,由于重茬的问题,兴合村黄烟的质量有所下降;不仅如此,兴合村的黄烟种植还存在病虫害、缺水等问题。
  看到村民为眼前的难题苦恼,徐勤向不等不靠,立即行动。主动联系农科院专家,帮着村民解决病虫害、重茬的问题。
  针对缺水的问题,徐勤向表示:一定要解决。原来在走访过程中,徐勤向听村民谈论最多的也是“缺水”的问题。“刚来的时候,村里的塘坝里堆满了垃圾。”徐勤向说,“还有人在塘坝南边挖了一个大口子,把水放了,在淤泥里栽了杨树。”
  不仅如此,黄烟需水量大,而2019年经过春种的抽水,河道早已干涸,下游唯一的汪塘都能看见淤泥,有的村民甚至以50元一车的价格从外村买水。
  徐勤向多方协调,争取资金,村民也自发进行捐款;2019年3月,兴合村河道治理工程启动。
  通过做群众思想工作,塘坝里的杨树顺利被砍伐;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工作,终于赶在雨季之前,完成了兴合村3个河坝的清淤、修整工作;实现了蓄水近8万方,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缺水的难题,而且起到了美化绿化的作用。
  解难题 做老百姓的暖心人
  据了解,兴合村的烤烟房是2010年烟草公司投资建设的,共40个,全部租给植烟户,目前剩下37个。
  那三个去哪里了?面对记者的疑问,徐勤向表示,2018年的时候,将这3个烤烟房改成了加工厂。
  原来,兴合村的一个年轻人杜鑫创业,在家门口建了一个小工厂,做插接木项目。但是,经过检查发现是违建,必须拆除。
  徐勤向刚来村里就赶上了拆违建。通过与杜鑫交流,徐勤向了解到,工厂是杜鑫贷款建设的,这已经让杜鑫一家压力沉重,现在更是给这个家庭带来精神的打击。
  与村两委商议后,决定拆除3个烤烟房,拿出集体土地作为建筑用地,重新建一个厂房。
  由于烤烟房是租给植烟户的,所以徐勤向与村内的老党员的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统一思想之后,一个800平米左右的工厂很快就建好了,机器的轰隆声又在兴合村响了起来。
  除此之外,兴合村另外一个 600多平米的双层工厂正在招商,预计年底投入使用。“还是以带动村民就业为出发点,”徐勤向说,“这个工厂我们也是希望招劳动密集型项目。”
  “万事开头难,但只要有一颗为老百姓做事的心,不愁工作做不好。”如今,看着兴合村河道里鱼虾成群、水禽嬉戏、新栽植的蒲藕茁壮成长,小广场上跑来跑去的孩子,闲坐聊天的村民,徐勤向内心由衷地感慨。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