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山法官王小木:不求天下无讼 惟愿案结事了

2019-12-19 09:16: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18日讯(记者 郭念礼) 近日,兰山法院刑事速裁团队法官王小木,荣获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位法官,听他讲述自己的法官情怀与为人之道。

  今年已审结案件近1600件,平均结案周期8天

  据了解,兰山法院刑事速裁团队成立于2016年8月,主要审理案件事实相对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认罪认罚且刑期在3年以下的案件。自团队成立以来,每年的结案数都在增长——2017年共审结案件720起,2018年共审结案件1320起,连续两年位居山东省刑事审判第一名。2019年1月1日至11月27日期间已审结案件1542起,数量还在持续攀升,“今年的结案数量预计会突破1600,甚至达到1700”,王小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数据和成就的背后是刑事速裁团队“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工作支撑。王小木率团队每周集中开庭两次,平均每上午开25-30个庭,每庭3-5分钟,力求在最短时间内结案,真正做到了“速裁”二字。王小木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平均每个案子8天内即可结案。

  一个团队办理全院80%的刑事案件

  目前刑庭总共有5支团队,其中我们团队审结的案件占到了整个刑庭结案数的80%,哪怕与全省其他的民商事速裁团队相比,也丝毫不弱。

  王小木介绍,在传统的刑事审判模式下,法官们可以说是各自为战,案子不分繁简,随机分给承办法官,这样一来,法官的工作可能就会千头万绪,导致一个简单的案子被搁置较长时间。而速裁团队的组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简案快审”,同时也解放司法生产力,让更多的审判人员能够做到“繁案精审”,提高审判质效。

  三年多来,王小木率领团队探索出一套独有的“一二三四”工作法,“一”是指一套远程视频审理系统,公诉人、被告人、审判员三方均“足不出户”,在各自的远程审理场所通过第三方视频终端完成整个庭审过程;“二”是指借助实行刑拘直诉模式,解决“关放两难”问题,即被告人已被刑拘后,不再报请检察院提请逮捕,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依法直接移送审查起诉;“三”是指程序上的三个简化,即简化庭审程序、简化文书制作、简化审批程序;“四”是指审案全程实现“四个集中”,即集中立案审查、集中送达排庭、集中开庭宣判、集中送达文书并报结案。

  这套“一二三四”工作法大大简化了司法工作程序,有效地提升了办案效率,在进一步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刑事案件的审判质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光鲜背后是默默付出,把吃饭睡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我们平常的工作内容,简单点说就是来了案子审案子”,王小木说。审查卷宗,审查立案,送达,开庭,当庭宣判,报结,发送执行……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纰漏。刑事速裁团队目前有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2名,队伍人手少、工作量大,“工作方法再好,不去拼不去干,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王小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更是我的助理和书记员的功劳,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拼出来的”。

  在法院工作,加班是常态,王小木和同事们也不例外。每天一大早就到岗审案,整理录档,晚上通常也会加班到很晚,由于工作量大,王小木和助理中午从不午休,“吃饭时间在工作,午休时间在工作,下班之后也在工作,我们是把平日吃饭睡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王小木说。

  任何工作想要做好,都必须要有辛勤的付出,三年多来,王小木始终率领团队默默耕耘,持续发光发热,厚植法官情怀。周全缜密,环环相扣,由刑事速裁团队审结的案件总是滴水不漏,没有丝毫差池,能够切实经受住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春去秋逝,寒来暑往,十五载法院情,变更的是匆匆岁月,不变的是铮铮誓言。今年八月,王小木被评为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面对荣誉,王小木表示,自己将继续努力,把本职工作做到最好。

责任编辑:王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