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人民医院PICC门诊主任李兰珍:一针穿刺全程治疗 置建输液“安全通道”

2019-11-17 09:2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17日讯(记者 郭念礼)PICC作为目前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临床输液治疗中的置管技术,一直不为人们所知。据了解,由于化疗药物刺激性较强,如果进行普通外周输液,极易引起药物外渗、组织皮下坏死或静脉炎等病症,加重患者病情,于是PICC技术应运而生。PICC中文全称为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一根很细、柔软可弯曲的导管。PICC技术是一项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置入,导管最终到达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直接接触的置管技术,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近日,记者走进临沂市人民医院,听取PICC门诊主任、权威专家李兰珍讲述自己与PICC置管术的不解之缘。

  率先开展多项技术,置管成功率100%

  步入李兰珍的办公室,记者首先看到的就是墙壁上张贴着的严格详细的PICC置管及维护流程——置管前进行详细评估、置管过程中的细致操作、X线拍片以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正确填写PICC穿刺记录、进行置管后维护宣教……各步骤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保证质量管控,我们PICC门诊制定了统一、规范的PICC置管、维护及处理各种并发症的标准流程,力求为广大置管患者提供连续、优质、高效、专业化的服务”,李兰珍告诉记者。


  今年是李兰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第31个年头,也是她与PICC置管术结缘的第15年。自2005年临沂市人民医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PICC置管技术以来,李兰珍的名字便与PICC连在了一起。在她的主持下,医院不断探索、完善、优化PICC置管技术,于2010年引进改良赛丁格(MST)技术,2012年成功开展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PICC置管技术,2014年以来超声引导下儿童及婴幼儿PICC置管技术和腔内心电图PICC置管尖端定位技术逐步推开,2019年成功开展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置管新技术,为众多肿瘤疑难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静脉输液的最佳通道。

  其中,小儿及新生儿PICC超声置管技术的突破,不仅达到山东省领先水平,而且也填补了临沂市的一项空白。“婴幼儿置管难度要比成人置管大得多,因为孩子血管细小,并且会有烦躁和哭闹,配合度极低”,面对这一难题,李兰珍选择迎难而上。她运用自己多年来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PICC置管先进理念与超声引导技术,成功突破这一难题,带动整个临沂市的PICC业务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如今,在李兰珍的带领下,临沂市人民医院超声引导下的PICC置管技术应用娴熟,管理规范,形成了一套“操作‘五部曲’、置管‘三保险’”的标准模式。置管患者年龄小到出生仅4天的新生儿,大到102岁高龄的人瑞,置管成功率达到100%

  科室平均每天置管5.5

  李兰珍向记者介绍,PICC技术是一项长期置管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讲究“一针穿刺,全程治疗”。在正常情况下,置入患者静脉内的管子能够使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但在实际置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有的管子本来很顺利就能到达预定的位置,但患者血管畸形导致管子发生了异位,本来要放到上腔静脉的管子却异位到颈静脉内或腋窝静脉反折,只能放在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这样一来,本身可以正常使用一年的管子,寿命会缩短到一个月,差距相当大”,采访中,李兰珍不止一次强调置管位置精确的重要性。

  今年9月份,李兰珍赴费县中医院会诊时的经历着实让人捏了一把汗。患者是两位老人,年纪都已在90岁以上,病情重,四肢僵直无法活动,李兰珍赶到医院看到病人后也傻了眼,人命关天,这万一置不上可咋办?”她心里一阵发憷,顿感压力山大,她把当值的主任领导和家属都召集在一起交流沟通,对病人的状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讨论置管中后的风险、意外及成功率等情况,病人的情况实在不容乐观,但患者家人的孝心和治病的急切神情感染着李兰珍,她咬了咬牙,干!

  置管时因老人的特殊体质,尽管穿刺成功、送管都很顺利,但都发生了颈静脉异位的情况。然后,李兰珍与放射科通力协作,在X线透视下,一点一点艰难地进行调整导管,管子退多少、进多少、如何改变体位、怎么送,她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就在连家属都快放弃之际,凭着她执着的信念和多年来丰富的临床经验,将导管调整到最佳位置。那一天,原本半个小时即可实施成功的置管术,单是一个老人就持续了近两个半小时。当两位病人被推出置管室时,李兰珍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脸上挂着的,却是满足的微笑。继这次疑难病人置管后,就在今年1010日,李兰珍又为一名1岁血管畸形的婴儿置入一条安全的生命通道,置管时患儿也发生了颈静脉异位,历经艰难调管2小时,中途家属也是多次要放弃,最终调至预定位置。从病人家属满含期待、信任、感激得目光中,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延续......


李兰珍正在进行隧道式PICC置管

  李兰珍在采访中说:“病人打针输液十分困难,我们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解决病人的输液难题,保障他们的输液安全,在置管过程中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我都秉持一个执着的理念——这个管子我一定要把它送进去。”字字铿锵,感人肺腑。正是秉持着这样一颗必胜的决心,15年来遇到的无数个置管难题都被李兰珍一一克服,成功治疗过的患者数以万计。

  十余载风雨兼程,如今,临沂市人民医院PICC置管技术始终保持在全省先进水平,每年的置管量超过2000例,平均每天就要置管5.5例,全年维护量更是达到上万例。这组数据的背后,是以李兰珍为代表的PICC小组成员不辞辛劳,夜以继日的无私奉献。

  以病人为中心,踏实本分做好每一项工作

  医疗护理中讲求“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李兰珍深谙其道。作为一名在临床护理一线摸爬滚打三十多年的“老兵”,她多年来始终秉持着“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按照医院的标准和流程,认真负责、踏实本分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从刚毕业当护士起,李兰珍就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急病人之所急,以患者的安危为重,夜晚、休息日临时加班是生活的常态。后来,李兰珍担任护士长,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每天上班之前考虑今天要做什么具体的工作,下班之后要考虑特殊病人的病情,嘱咐护士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有时半夜突然想起一件事情,凌晨两点也要打电话给值班护士嘱咐清楚,她时刻谨记医疗质量安全关乎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安全。

  “我干护士长15年来科室从没出现过任何不良的事件,首先对这项工作自己本身要热爱,对待病人要热情、周到、细致,面对老人和孩子要富有同情心、耐心和爱心”,李兰珍也坦言,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家人的鼓励和支持,“这么多年来,我的家人一直都非常支持我,是我坚强的后盾,我很感激他们”,李兰珍说。


李兰珍与同事在进行业务学习

  从临床护士,到护士长,再到如今的PICC门诊主任,一路走来,李兰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先后获聘山东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临沂市护理学会静脉输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沂市护理学会普外科护理专业委员、临沂市人民医院静脉治疗护理学组组长等。

  PICC专科门诊也在李兰珍的带领下,积极倡导主动、先进的静脉输液治疗理念,开展多学科合作,用精湛的技术、先进的仪器为患者建立起一条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通道,为患者的输液治疗安全保驾护航,为广大肿瘤化疗患者、静脉高营养患者、儿童及婴幼儿患者、重症ICU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及肥胖、高龄患者解决了输液治疗难题,充分发挥“一针穿刺,全程治疗”的优势,得到同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尚德济世,无私奉献,凡事亲力亲为,不辞劳辛。31年来,李兰珍始终率领自己的团队坚守在临床护理一线,用精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搭建了一条条“生命的通道”,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