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的概念模型:沂蒙老区百岁老人社会记忆的扎根研究

2023-06-26 14:37:3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6月26日讯 沂蒙老区的百岁老人是沂蒙精神的见证者、实践者和传播者。在他们的记忆中,包含着特定时段特定地域的社会发展历史。短时段的个人生活史与长时段的历史经验相互交织、共同存在,是老人群体历史记忆的重要特征。“个体的生命史镶嵌于社会结构之中”,储存个体记忆的“历史文化遗存不应随之消逝”,百岁老人就是一把开启社会密码的钥匙。

 沂蒙精神的要素构成

  通过对沂蒙老区7位百岁老人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4个核心类属、8个类属和14个次类属,即沂蒙精神的概念核心分为“共存”“共生”“共情”“共信”四大要素,表现为党群关系的八个方面,可具体细化为十四个基本要点。在四大要素中,“共存”强调的是外在因素,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外在环境压力;“共生”“共情”“共信”三个因素是内在因素,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四大要素构成为逐步深化递进的过程,有了前一个要素的积累,后一个要素才能形成,并且后一个要素的理论高度要高于前者。

  沂蒙精神传承的内生逻辑

  当前对沂蒙精神的传承存在“共信”要素孤立化问题。殊不知,脱离了互动和情感的沂蒙精神,无疑就变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不免会在形式化的倡导和运动中失去活力。弘扬沂蒙精神的着力点在于改善党群关系,使党和群众真正达到“水乳交融”。从“共存”到“共生”:新形势下的党群关系现代化转型。从“共生”到“共情”:群众路线中的真情实感共鸣。

  沂蒙精神传承是对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传承的关键在于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传统,即“把历史上众多个体的、有限的生命的经验积累起来,变成一种社会共有的精神、思想、知识财富”,并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群众共建了伟大的社会行动。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对党领导人民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践行和延续。从“共情”到“共信”:民族复兴路上的全员共识。

  沂蒙精神的传承是一个系统的行动过程,“共情”“共信”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新时代的沂蒙精神传承,传承的是健康优良的党群关系,是亲密高效的党群互动机制,还是生死相依的感情认同和自愿追随的精神信仰。这种传承,是对真情实感的传递,是对传统的复归,体现的是浓浓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共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也即“共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增强党对人民群众的感召力、吸引力。并且通过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把多元化社会中的人心凝聚起来,在“共信”的理念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同心同德、不懈奋斗。(通讯员 杨克)

责任编辑:时瑞雪
新闻关键词:沂蒙精神老人社会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