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水县有个“孟母”村,因一座古代的“孟母坟”而得名

2021-01-26 13:51: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26日讯 前几天给大家介绍过临沂市沂水县一个名字很有特点的村庄,它位于高桥镇境内,叫做“改作”村。 

  根据记载,“改作”村原本在沭河的东岸,后来为了躲避水患迁到西岸,因为这段改变的历史,故命名为“改作”。 

(沂水县孟母村的位置示意) 

  实际上,“改作”村不仅自己的名字有特点,它的一个邻村也很有讲究,那就是沭河对岸的“孟母”村。 

  “孟母村”在区划上属于沂水县杨庄镇,虽然距离镇驻地比较远,但在当地还是很有名气的,这里已经举办了好几次孟母文化节,弘扬传统文化。 

  顾名思义,“孟母村”这个名字与亚圣孟子的母亲有关。 

  孟母三迁,是古代一个脍炙人口的育儿故事。自从汉代的刘向在《列女传》中详细记载了孟母教子的事迹之后,“孟母”就成为一个育儿方面的典型人物,代代视为模范。 

  不过,《列女传》以及其他史料都没有详细记载孟母的籍贯,有的说法是并州人(晋国),有的说法是莒州人(莒国)。 

  此外,“孟母墓”的地址也有多种说法,《齐乘》记载说:邹县马鞍山有孟母墓。而《大清一统志》说:孟母墓,在沂水县东北六十里,有祠。 

  相对合理的一个推测是,孟母去世后与孟子的父亲一起安葬在邹县的孟氏茔地,而莒国(包含沂水县的一部分)是孟母的故乡,当地为了纪念她也修建了一座衣冠冢。 

  当然,不管怎么说,沂水县在古代就有孟母墓、孟母祠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清代道光年间编撰的《沂水县志》记载:“孟母祠,县北六十里孟屋庄。” 

  而年代更早的康熙版《沂水县志》中,还收录了教谕(古代县里负责教育的官员)张嘉吉写的一首《题孟母墓》的诗。 

  这首诗的内容是: 

  沭河漫涨水沄沄,下马来寻孟母坟。 

  千载断机犹有训,半通残碣已无文。 

  雁飞远汉拖秋色,鸦落荒村惨暮云。 

  欲荐椒浆无处觅,西风黄叶思纷纷。 

  在诗当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参观沭河边上的孟母坟的场景,当时是秋季,周边的场景有些荒凉,而孟母坟前面的石碑也是残垣断壁,上面的文字也看不清楚了。由此可见,孟母村的“孟母坟”的确是古已有之的文物遗迹。 

  实际上,古代前来这里瞻仰孟母坟的人不在少数。除了刚才提到的教谕张嘉吉之外,曾任青州等处海防道的张能鳞也曾到访这里并题诗。不同的是,张嘉吉写的是七言绝句,而张能鳞写的是五言诗,因为篇幅较长,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总而言之,沂水县的孟母村是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地方,是毫无疑问的。 (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