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临沂频道 > 卫健 > 正文

临沂走农牧循环发展之路 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显成效

2017-09-27 10:36:00 来源:沂蒙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临沂市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畜牧部门多措并举,分类施治,坚持畜牧生产与环境保护并举,注重提档升级与绿色发展“两手抓”,强化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的指导服务,加强规模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强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发展质量有了较大提高,畜产品供给市场运行平稳。截至目前,全市规模养殖粪便处理利用率达85.4%,养殖废水利用率达59.4%,养殖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89%,禁养区内关停拆迁完成进度为98.9%。

  年加工有机肥500余万吨

  畜类粪便乱排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加以利用却可以制成有机肥料,形成环保生态链。我市大力推进有机肥生产,目前全市有机肥生产企业达60余家,年产有机肥500余万吨。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支持设施配套建设、推进有机肥生产……我市通过多项举措,加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加快限养区、适养区内规模养殖场、专业户改造提升步伐。整治方案规定,达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限养区内严禁规模养殖场扩建。

  通过企业自建、扶持带动的方式,全市畜禽养殖场户已建设大中小型沼气工程775个、沼气池3383个、沉淀池10767个。5800家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的5161家,配建率达89%。临沭县利用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资金,免费为15家养猪场配备吸粪车各1台,为21家自配场按购车款的60%给予补助;免费为6家配备粪便干湿分离机各1台;对建设污水沉淀池或沼气池达到700立方米、储粪场200平方米的,按市场价格给予封顶补助。

  在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方面,全市猪鸡鸭生物环保养殖场户累计发展到7829户,发酵床面积达859.44万平方米。

  禁养区清理取缔养殖场1278个

  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完成畜禽养殖布局规划,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三区”,明确区域、范围、对象、品种、规模,不搞“一刀切”,全面摸清禁养区内养殖场、专业户清单及畜禽存养量,并制作禁养区分布示意图。全市共划定禁养区5853个,总面积5018平方公里。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市畜牧、环保、财政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禁养区内拆迁养殖场的相关补偿政策,保护养殖场户合法利益。

  为强力推进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按照全市环保突出问题治理攻坚行动责任分工和要求,市畜牧局成立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印发《环保突出问题治理攻坚行动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方案》、《畜禽养殖导则》,实行每日调度汇总、每半月一通报制度,各县区也成立相应机构,形成市局班子成员包县区,县区局班子成员包乡镇,乡镇兽医站人员包村及养殖场户的网格化监管督导工作格局同时,市畜牧局成立六个督导组,实行班子成员带队包县区责任制,不间断督导各县区养殖污染整治情况,防止关停养殖场复养反弹现象发生;对行风热线、12345热线群众反映举报的养殖污染案件,分工督导县区人员及时赶赴现场调查落实处理。按照整治方案,我市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专业户限期10月31日前进行关停拆迁或转产,并严禁新建养殖场。

  整治过程中,我市建立全市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专业户清单台账。县乡分类施治,按照清单下达禁养关停通知书或整改提升通知书,实行销号制度。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制,县乡政府组织强有力的联合执法队伍,具体负责辖区内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特别是禁养区内养殖场、专业户的关停拆迁工作。截至9月20日,全市禁养区内规模养殖场1323个,清理取缔1278个;专业户9178个,清理取缔8978个,完成工作进度的98.9%。

  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之路

  畜禽粪污经发酵、沉淀可产生沼气,用于照明、烧水做饭,沼液沼渣还田用于粮食、饲料作物、林果和蔬菜生产的有机肥料,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培肥地力,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和养殖效益,这是一种绿色养殖循环发展模式。临沭县忠生良种猪扩繁场就实现了这种循环发展模式,据该养殖场负责人李大生介绍,他在周围600亩流转土地上种植饲用玉米、籽粒苋草,牧草和玉米打浆或粉碎成饲草喂猪,增加粗纤维,减少母猪便秘和猪病,每年节省饲料费用40多万元。同时,该养殖场建有4000立方米红泥沼气池,将猪粪放入沼气池发酵,沼液沼渣做有机肥料,年可节省化肥费用30多万元。“运用农牧循环发展模式经营管理,我们养殖场一年综合节省成本费用算起来可达100多万元。”李大生说。

  据悉,围绕现代畜牧业园区建设和标准化创建活动,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模式,积极探索污染物消除路径。利用日常监督、污染整治督导、安全生产检查、项目实施验收、标准化创建等形式,畜牧部门技术人员从场址选择、规划布局、五区分开、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要求新建养殖场做到“三同时”,即粪污处理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为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我市制定了相关创建标准。市畜牧局制定印发了《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及生产技术规范》,每年修订完善《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检查验收办法》,对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作出明确要求,对无同步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实行一票否决,对验收合格的优先安排畜牧扶持项目。同时实现动态管理,对不再从事畜禽养殖、标准档次降低、达不到标准化要求的,撤销市级标准化养殖场称号。

  目前正是玉米、花生收获的季节,我市强化示范引导,综合施策,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今年计划新增青贮池容积14.8万立方米,新增青贮秸秆10.36万吨,带动秸秆饲料化利用5万亩。到年底,全市秸秆青贮池容积达到90万立方米,可青贮秸秆63万吨,带动利用秸秆30万亩以上。

  ◎相关链接

  1、我省推行畜禽粪污处理利用

  我省是畜禽养殖大省,畜禽存栏量大,粪污产生量多,污染影响较大。据测算,全省畜禽养殖每年约产生粪尿2.7亿吨,其中粪1.8亿吨、尿0.9亿吨。如此大量的畜禽养殖粪污,不仅造成部分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养殖场周边空气,而且传播疫病,影响农牧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其中,污水是养殖污染的主要来源。据环保部门数据,全省COD排放和氨氮排放总量中,来自畜禽养殖的分别占70%和38%。

  去年3月,我省出台推行“畜禽粪污处理利用”与“粮改饲”实施方案,推行多种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模式:自然发酵,包括厌氧堆肥发酵和好氧堆肥发酵,将畜禽粪污处理后还田,主要适用于各类中小型畜禽养殖场和散养户;垫料床发酵,将发酵菌种与秸秆等混合制成有机垫料,利用其中的微生物对粪便进行分解形成有机肥还田,适用于中小型生猪养殖场、肉鸭养殖场等;有机肥生产,将畜禽粪污熟化灭菌,制成有机质高的颗粒肥料,使粪污变废为宝,实现产业增值和功能增效,适用于区域性有机肥生产中心;沼气工程,产生沼气、沼渣和沼液,沼气可用于发电,沼渣和沼液可作为有机肥料,适用于大型畜禽养殖场、区域性专业化集中处理中心;种养结合,针对种植需要对畜禽粪便和污水采取不同方式处理后,直接用于农作物、蔬菜、果品生产,形成农牧良性循环模式,维护畜禽健康养殖、生产高端农产品、提高土壤肥力,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丰收,适用于周边有种植土地的规模养殖场。

  2、“粮改饲”扩大青贮专用玉米种植

  “粮改饲”就是把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种植结构改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近几年,我省粮食连年增产,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小麦产需基本平衡、稻谷平衡有余,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需求旺盛的优质饲草料供给不足。我省提出,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支持青贮专用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构建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

  全省“粮改饲”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省青贮专用玉米3000亩连片种植的面积达200万亩以上,带动全省种植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实现青贮饲料基本满足草食家畜饲喂需要;优质牧草(苜蓿)1000亩连片种植的面积达20万亩以上,带动全省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苜蓿等优质干草基本满足产奶牛优质饲草需求。

  记者 王泓钧

责任编辑:王安娜